三月三
董允死后,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导致蜀汉朝政败坏,“操弄权柄,终至覆国。”,并最终被魏国所灭。
公元256年(魏甘露元年)冬,东吴兴兵抢夺寿春所属的徐堨,魏吴之战不可避免,以诸葛涎所辖兵力,防守徐堨绰绰有余,他却将此看成扩大实力的极好机会,请求增援十万兵力防守寿春,并请求临淮河修筑新城防。考虑到诸葛涎是资深望重的旧臣,司马昭决定征调他回洛阳担任司空。诸葛涎对剥夺兵权十分恐慌,索...
三分归晋:中国古代三国末期,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魏、蜀、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西晋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公元前206年10月,沛公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之前到达目的地咸阳,驻军霸上。秦王子婴白马拉的无装饰的车子,颈上系着绳子,捧着皇帝的印玺标记,下车立于路旁,向刘邦军投降。刘邦军诸将中有人提议杀秦王。本想在秦宫中住宿,樊哙、张良等人提醒刘邦不要这样做。于是刘邦封存秦宫府的财物,把军...
蜀汉三杰指中国汉末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三位杰出人才:诸葛亮、关羽、张飞。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
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诸葛三兄弟分别是弟弟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其天造地设实为...
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蛮族(少数民族)发动的一场平定叛乱的战争。当时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参与其中。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从此不再叛乱。
熙宁五年,著名科学家沈括被任命为提举司天监,开始主持司天监工作。其后,沈括被提升为右正言,宋神宗还赏赐他银五十两,绢五十匹。其中涉及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清初又改名隆兴寺,但仍保持北宋时期的总体布局。它是现代宋存寺庙中保存原貌较完整的一座,19...
同年八月,诸葛亮不幸病死,蜀军只好撤退。诸葛亮六次与曹魏的战争,实际上一次为防御战,五次为主动出击,而从祁山出兵仅两次,所以“六出祁山”的说法并不准确。并以“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结束。
刘室三牧是指东汉末年,在刘氏皇族里担任过州牧的三个人,即: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室三牧的说法出自《三国志·刘二牧传》:是时用刘虞为幽州,刘焉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冀州。刘虞(?—193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他镇守幽州时...
所谓的“三李”,其实既有“诗坛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也有“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三人。我们这里所说的三李,指的是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三位“诗坛三李”。虽然他们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三个阶段,但...
三郤是春秋中期晋国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三人皆晋国郤氏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
组合记载于早期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演义》,后清代毛纶父子修改《三国志演义》去除马超八健将为韩遂八部将(这也是唯一一版《三国演义》叙述是韩遂手下,注:“旗本八骑”该称谓出自2003年5月14日本光荣游戏公司出品的《三国志9》中相关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