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曹算经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919年(唐天佑十六年),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称吴王。927年(吴顺义七年),杨溥称帝。937年(吴天祚三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
闽(909年-945年),五代十国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成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年号龙启,之后政变内...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是晋王李克用的侄婿,在后唐深受重用,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等职,后出任西川节度使。后唐明宗年间,孟知祥逐渐产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后唐朝廷诏令,甚至一度举兵反叛。他于长兴四年(933年)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被拜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
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
蜀国(907年-925年),史称前蜀,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百科]
秦国受到义渠牵制,不便再与五国联军交战,遂同意媾和。
蜀建兴十二年八月,政治家、军事家、蜀丞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北伐的军中,终年54岁。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以才学被称为“卧龙”。随即成为刘备的谋主。刘备称帝后,委任诸葛亮为丞相。不久,刘备病死,后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事无...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
经鲁肃推荐而为东吴效力,其人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诸葛瑾一直努力缓和刘备与孙权方面的关系。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严畯,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年少时,专心致学,擅长《诗》、《书》、《礼》等。后避乱江东,与诸...
号称天子的皇帝无不或亲临或派人到五岳祭祀,泰山封禅乃是历朝的旷世大典。三圣母被刘彦昌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冲破天上的禁令,下凡和刘彦昌结为夫妻,年后,生子沉香。二郎神得知妹妹下嫁凡人的消息,非常气愤,他不顾骨肉之情,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脚下。衡山书院众多,从而又构成南方的文化...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
周敦颐学说根植于《周易》,主张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并以此来解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成就为宋明道学家解易之先驱。邵雍根据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之说,将他创制的伏羲八卦图和文王八卦图,分别定之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