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
穆王西征指的是公元前965年至前964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穆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周天子周穆王征讨西北方的犬戎部落的战争。穆王战胜犬戎后,在公元前961年,穆王继续向西行,一直打到昆仑,还相传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艰苦的千里往返并没有打消穆王...
西周前中期,政治情况较好,社会经济发展也较快。至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自西北方向来的戎、狄等族一再侵扰,国力江河日下。其间除了昙花一现的“宣王中兴”外,西周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至周幽王时期的“嫡庶之...
武王灭商后,天下都拥戴周的统治。
刘备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永安托孤,也叫白帝城托孤。后人常把这看做刘备的忠厚和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有人认为这是刘备的狡诈,是为了防止诸葛亮专权,篡权而为诸葛亮铐上的一副精神枷锁。那么永安托孤到底是体现刘备的仁义...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三监地域,一...
东周公国为西周公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公爵,一说君爵。东周公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关于这位东周国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周公的弟弟...
西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
厉王专利,指的是周厉王在位期间,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周厉王有位宠信之臣叫荣夷公。荣夷公为了满足周厉王的物质欲望,出了个收取“专利”税的主意。百姓无论是采药、...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
中常侍宦官宗爱忌恨太子晃监国,罗织罪名构陷太子亲信道盛,太武帝怒斩道盛,太子晃终日忧虑,于451年六月十四日病死。但后来拓跋余对宗爱逐渐不满,设法削夺其权力。文成帝传令诛杀宗爱、贾周,并夷其三族。崔浩记北魏先世丑恶之事,均直笔实录,不为避讳。鲜卑贵族均...
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十二月至六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是五代末期发生的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事从955年12月17日,后周世宗派大军南伐开始,战斗中双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经历过多次争夺。战斗持续了两年零五个月,于958年4月8日结束,最终南唐失去了其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