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焚书
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支。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李自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
李林甫原为吏部侍郎,奸佞多狡诈,他与众宦官、妃嫔交情深厚,故而对皇帝一举一动最先知道。当时武惠妃最得宠,其子寿王瑁也最受玄宗宠爱。李林甫诌附武惠妃,因此得以擢升为黄门侍郎。在他19年为相生涯中,玄宗对他始终深信不疑。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等都被他排挤罢相。李$#...
晋国智氏,显赫卿族,晋国六卿之一,始祖为智庄子荀首。荀首是晋献公托孤大臣荀息的幼孙,因功被封在智邑(今山西永济市西北),卒谥"庄",史称智庄子。
国为后魏中敬大夫,生子定。年15,以父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武帝聘其长女丽华为皇太子宇文贇的妃子,益加礼重。杨坚以皇后之父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丁末日,次子杨广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杨坚遇害,终年64岁。信见坚有奇表,故以女妻之,时年...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
李安全篡位是指西夏期间的一场皇权争夺。
在唐军的急攻下,王世充飞书窦建德求援,窦建德领兵增援,李世民一举消灭窦军,俘窦建德本人,并随后围困洛阳,王世充被迫于武德四年五月率残部投降。至此,王世充、窦建德两军被李世民击溃、消灭。窦建德被俘解至唐都长安被斩于市。王世充则因降唐,并有李世民不斩前...
当时正是政府刚刚颁行毁禁书院令的时候,季本的勇气令人钦佩。随后,江右王门健将罗洪先也至岳麓书院讲学。这些斗争使岳麓书院注重躬行实践的传统得以常存,同时也促进了阳明学派自身学风的改造。阳明派巨子纷纷到岳麓登坛讲学,使岳麓书院名声大噪,成为明代著名...
祝氏三杰是《水浒传》祝家庄庄主祝朝奉膝下三位公子,拜铁棒栾廷玉为师,三兄弟武功高强,称霸一方。后来因为得罪水泊梁山招来了灭门之祸,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就来源于此。
此书共250卷,是记载两宋之际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书名实际上反映了书的范围、主线和体例,也反映了徐梦莘“自成一家之书,以补史官之阙”的意图。我国宋以前没有“缎”字,宋元时还以“段”字作“缎”字用,南宋时缎织物已运用织金、闪色、彩条诸工艺。缎在宋代...
淳化四年,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压榨和剥削,聚众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起义军在江原县与官军激战,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领导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录用人才,队伍发...
景帝去世后,汉武帝继位,开始大规模地反抗匈奴,李广被封为骁骑将军重又挂帅上阵。李广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门,直逼匈奴营地。匈奴兵以为他伤势过重,动弹不了,便放松了警惕。众匈奴兵见李广夺马而逃,便聚集数百骑随后追赶。李广一面奔驰,一面回身放箭,箭无虚发,射...
李昪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初唐四大书法家,也称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融合进个人的特色,为唐初文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
元和十二年九月,唐随邓节度使李愬认为平定淮西叛乱的时机已成熟,决定袭击蔡州。李愬令将士略作休整,留下500人镇守,以切断淮西洄曲守兵退路,然后率大军冒着大风雪继续东进,急行军70里后,抵达蔡州城下。拂晓,李愬攻入吴元济外宅,吴元济从熟睡中被惊醒,慌忙率随从登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