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现存墓冢系后代起...
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是郑国开国后的三代君王,分别被郑氏后裔称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郑氏三公。郑氏三公像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南檀山、郑上路与310国道交会处的三角地带。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两党争构,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百科]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
周灵王十年,鲁国季武子打算编定三个军,把公室军队一分为三。三军由三桓,即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每家各管一军。三家各自把原有车兵并入,其中,季孙氏让私邑战士自愿选择,参加军队者免征赋税。
曹丕大怒,于三年出兵攻吴。十月,孙权临江据守,曹丕也决定亲征攻打东吴。魏军围攻江陵好几个月,没有成功,且魏军中开始流行疫病,江水上涨,曹丕率军撤退。五年八月,曹丕亲率水军第二次攻吴,因遇暴风雨,江水暴涨,只好退兵。恰在这时,天寒水结冰,船不得入江,且吴国严兵固守,只好无功...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而其中的最后一句“长歌怀采薇”就是源自于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的传说。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与叔齐同时期还有这样三个人,因他们...
三国时,吕壹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吕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后因诬告事发,被斩首。
三征高句丽,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三次对高丽进行的战争。这三次东征炀帝均御驾亲征。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炀帝刚刚巡游江都结束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
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该节源于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百科]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刘备病逝,享年63岁,谥号为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