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
骆宾王才华早露,少时即有“神童”之称。这年九月,徐敬业以匡复唐室为口号,聚众10万,在扬州武装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加了这一军事行动,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同年十一月,起兵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诘问有力,发人深思,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四杰是以诗文...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的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南下攻...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即位之后,勤于国政,思光大先王功业,决定趁中原地区各国互相攻伐之机,向中山国及北部游牧部族地区展开进攻,拓展领土。赵武灵王发现,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战车,在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并不适用,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技术则显示出特有的长处...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故后人称之为“太康之英”。
神宗久未立储,成为朝臣争执之端,无意中亦成为东林党议上肇始。吏部文选郎顾宪成力争“无嫡立长”,触犯神宗。首辅王锡爵将辞官,顾宪成推举王家屏代为首辅,王家屏也是立长派,顾宪成因此再次触怒神宗被革职还乡。他们自负气节,与朝廷相抗,是为东林党议之...
朱厚照即下旨收宁王护卫,归还所夺民田。南赣巡抚王守仁、吉安知府伍文定征兵勤王,宣布宸濠罪状。次月,宸濠进攻安庆受挫。七月二十六日,宁王被俘,谋反失败,叛乱前后仅43天。等他优哉优哉地于年底到达南京时,王守仁早已把宁王抓获。但武宗为了在...
又名“二帝四王之乱”。这是一场由于削藩而引发的叛乱,是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之一。可以分为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
又名“二帝四王之乱”。这是一场由于削藩而引发的叛乱,是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之一。可以分为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中国唐代唐德宗因藩镇叛乱,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的事件。
太子丹与荆轲纵论天下形势,再三请求荆轲担任刺杀秦王的重任,荆轲答应了,太子丹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荆轲负伤,便将匕首掷出,未能击中秦王。秦统一全国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山东六国。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王怒,令王翦、辛胜为将,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