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读《本草》、《内经》、《难经》、《伤寒》、《千金》、《外台》及历代名医之书,久之妙悟医理,遂悬壶于世。其临证洞晓病源,用药精审,虽至重至危之疾,每能手到病除,为时医所叹服。乾隆二十五年(1686年),文华殿大学士蒋溥患...[书籍]
医中一得清·梁溪七世家医雅亭氏顾尔元拜撰《医中一得》提要夫医之为道,贵手实验。裘君吉生藏书至数千种,不以大部凑集众说之书为重,恒调单本小册之著作在往出自心得,多有发明之处,如外科王洪绪《全生集》、内症王清任《医林改增》等,立论不多,要皆独具...[书籍]
或剌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崇禎十二年卒,年八十二。有眉公全集。序余少從四方名賢游,有闻輙掌錄之,已復死心。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時,弋一二言拈題紙屏上,語不敢文,庶使異日,子孫躬耕之暇,若粗識數行字者,讀之了了也。如云安得長者...[书籍]
医经读清沈又彭平集医不知病何由治病医不知不病何由知病平平人也即不病患也经有平人气象篇盖取诸此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上古天真论)乃问于岐伯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对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曰冯乎对曰大气举之也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书籍]
《岭海兰言》(清)区金策编著●序言天下之理,一而已。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又曰:“求则得之……是求有益于得也。”种兰虽小道,不思其所以受生之理,与不求其所以发荣之故,灌肥恐其不足,浇水虑其不至,莽卤灭裂,徒望速成。此则病其太勤。谚云:“花开如宝,花落...[书籍]
日本汉医复兴记西医学术,首推欧洲之德国、亚洲之日本,英、法、美诸邦,瞠乎后矣。乃近年日本西医界,自觉其素所信仰之西医学术,对于治疗上,缺点甚多,而又目睹汉医按脉撰方,对于西医不能治疗之症,辄奏奇效,于是虚心着手研究汉医书籍,...[书籍]
中国医籍考日丹波元胤卷一医经(一)〔黄帝内经〕汉志十八卷佚〔外经〕汉志三十七卷佚〔黄帝素问〕隋志九卷(梁八卷按旧唐志亦曰八卷)存佚皇甫谧曰。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书籍]
作者采集历代医家的医学论述、各科临证证治以及医案等加以分类编纂而为此书。卷一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二-三介绍伤寒、瘟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四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钟龄医门八法等。全书分类清楚,内容精要,...[书籍]
此书实据郁闻尧《医界现形记》稍加改易而成。[书籍]
医宗己任编清高鼓峰王序昔范文正公作诸生时。辄以天下为己任。尝曰。异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盖以医与相。迹虽殊而济人利物之心则一也。四明高鼓峰先生。由儒而精于医。其察脉辨症。处方用药。理解超豁。迥出凡流。一时负盛名几如秦越人之听声写形。随俗为变。呜乎神...[书籍]
医之道奚起乎?造物以正气生人,而不能无夭札疫疠之患,故复假诸物性之相辅相制者,以为补救;而寄权于医,夭可使寿,弱可使强,病可使痊,困可使起,医实代天生人,参其功而平其憾者也。溯自农皇肇起,辨草木以着药性;轩岐继作,明阴阳以着《内经》,至汉末,笃生张仲景先师...[书籍]
《医学见能》,医学著作,四卷,成书于1873年。四川名医唐宗海(容川)为了便于初学医子弟和不知医者而编著的。首先列出生理上脏腑、经络的体和用,以及四诊概要,而后归纳了许多证治,提纲挈领,辨证简要,用药平正,使读者记诵、思维,易于掌握辨证施治的大法...[书籍]
《叶选医衡》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书籍]
《吴医汇讲》指出唐氏为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当时江南地区尤其苏州名医汇萃,学术气氛很浓,唐氏搜集诸名家文章,汇成此书,名曰“汇讲”,实际是一部很好的医论性杂著。[书籍]
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内容简介:《名医别录》药学著作。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分别记述其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七情忌宜、产地等。由...[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