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唐国史补》,亦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共三卷,凡三...[书籍]
清·汪寄海国春秋(原名《希夷梦》)版本:清末上海苏报馆校印本。十二卷四十回。作者: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汪寄。汪寄,号蜉蝣子,清安徽徽州府(今安徽祁门一带)人。作此书当在乾隆五十一(1786)年之前。内容:叙述韩速、闾丘仲卿二人在海国建功立业五十年,而两宋兴衰已三...[书籍]
纵观近百年来的曾国藩研究,似乎是潜心于“有什么”的人较少,而着意于“是什么”的人稍多,至于醉心于“为什么”的人则更多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曾国藩文集》,将有助于大家了解曾国藩其人。曾国藩最初是以诗文新秀的面目在京城士大夫中崭露头角的,等到他的位...[书籍]
一、创作论书唐氏六家书后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书籍]
以德之无积也如彼,而功之仅成也如此,微论汉、唐厎定之鸿烈,即以曹操之扫黄巾、诛董卓、出献帝于阽危、夷二袁之僭逆,刘裕之俘姚泓、馘慕容超、诛桓玄、走死卢循以定江介者,百不逮一。乃乘如狂之乱卒控扶以起,弋获大宝,终以保世滋大,而天下胥蒙其安。呜呼!天之所以曲佑下民,于无可付托...[书籍]
用笔论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书籍]
本书是他在北京十余年的从政生涯中,利用“趋职之暇,时有所纪”的成果,以亲历目睹,具体地记述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政坛上一系列重要事件及相关的制度和人事变易经过。[书籍]
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续传记而有不为。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仍分为三卷。[书籍]
《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谓“大体依许氏为本,上篆下隶。臣闻庖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阙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书籍]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凡例一、《论语》注释,汉时有孔安国、马融、郑玄、包咸诸家,魏则陈群、王肃亦有义说。自何晏《集解》行,而郑、王各注皆废。自朱子《集注》行,而《集解》及邢、皇二疏又废。朱子至今又八百余年,加以明清两代国家以之取士;清初名儒代出,著述日多...[书籍]
《论书》一篇,强调推陈出新,“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二禹贡论书类提要【臣】等谨案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大昌有易原已着録宋史艺文志载大昌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又禹贡论图五卷陈振孙书録解题则谓论五十二篇后论八篇图三十一王应麟玉海则谓淳熙四年...[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三国志文类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三国志文类六十巻不着撰人名氏今流传有宋刋本宋史艺文志载此书注云集者不知名则当时已无可考也案栁宗元河东集有栁宗直西汉文类序其文皆采之汉书是编惟采三国志之文盖沿其例凡分二十三门曰诏书曰教令曰表奏曰书疏曰谏诤曰戒...[书籍]
古人用墨,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素,後人伪作,墨浮而易辨。书价以正书为标准,即如右军草书一百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正书。至於《乐毅论》、《黄庭经》、《太师箴》、《画赞》、《累表》、《告誓》等书,但得成篇,即为国宝,不可计以字数。昔钟尚书绍京,不惜...[书籍]
郝月如拳论大集合郝月如是郝为真的儿子,是武禹襄第四代传人,与孙禄堂同辈。月如先生拳理拳艺俱精,且有一定文化。其拳论进一步丰富了武禹襄及李亦畬的理论。是太极拳重要文献之一。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平日行功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