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见李氏旧臣也。中於南汉称彭城氏,於留从效姓称娄。钱塘厉鹗跋,以为吴越国人入宋所作,避武肃王讳。然闽王“延...[书籍]
《五行精纪》序一天锡丸畴,一曰五行。凡天、地、人有形则有数,有数则囿于五行。是以善卜筮者,预能测知,人居其间,又显显可推者,传不云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岂术者之臆说哉。春秋战国前,善相者多,若推禄命,则盛于汉,贾谊讥司马季主曰:(高人禄命,以悦人心,矫言祸福,以规人财,后...[书籍]
御制同文韵统序粤自切韵字母之学兴于西域流传中土遂转梵为华而中华之字不特与西域音韵攸殊即用切韵之法比类呼之音亦不备于是有反切有转注甚至有音无字则为之空圈影附其言浩若河汉而其绪纷如乱丝我国朝以十二字头括宇宙之大文用合声切字而字无遁音华言之所未备者合声无不悉具亦无不脗合...[书籍]
抱遗民之痛﹐致力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着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书。《武林旧事》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书籍]
事宜须知(清)延昌撰●目录序跋叙卷一卷二卷三卷四自序续增八条(光绪丁酉附刊)●序袁子才由翰林散知县留别诗云行来官礼我犹生纪实也盖外官礼节非止翰苑诸公不知体例即部曹各衙门司员亦多欠理会所以然者京官只有堂司之分无问品级如六部郎中正五品昔年多有加至三品衔者而八品笔帖式则...[书籍]
第三十卷明弘治第三十一卷明正德第三十二卷明嘉靖(一)第三十三卷明嘉靖(二)第三十四卷明隆庆第三十五卷明万历(一)第三十六卷明万历(二)第三十七卷明万历(三)第三十八卷明泰昌、天启、崇祯第三十九卷清顺治第四十卷清康熙(一)第四十一卷清康熙(二)第四十二卷清康熙(三)第四十三卷清雍正...[书籍]
《尚书大传》(辑本)松惕县教谕孙之騄辑提要臣等谨案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卷国朝孙之騄辑之騄字晴川钱塘人按汉书艺文志伏生所传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篇隋志作尚书大传三卷郑康成序谓章句之外别撰大义刘子政校书得而上之其篇次与艺文志合旧唐书志云伏胜注大传三卷...[书籍]
清·徐芳烈乙丙之交,大清尚未一统,浙东一隅,亦以南北分之,纪实也,使易辨也。甲午春,潞藩自淮而南,次武林,请居焉。乙酉五月十一日,清兵至金陵,弦光皇帝走,城为之空。廿五日,马士英从太后至杭,武林沸腾。六月初六日,请潞藩监国。时惟巡抚张秉贞,巡按何纶,巡盐李挺在。闻...[书籍]
乙丙之交,大清尚未一统,浙东一隅,亦以南北分之,纪实也,使易辨也。甲午春,潞藩自淮而南,次武林,请居焉。乙酉五月十一日,清兵至金陵,弦光皇帝走,城为之空。廿五日,马士英从太后至杭,武林沸腾。六月初六日,请潞藩监国。时惟巡抚张秉贞,巡按何纶,巡盐李挺在。闻于廿七八至...[书籍]
《三国遗事》是朝鲜古籍中的一部重要史书,作者为高丽王朝的佛教僧侣一然。一然,1206年(高丽熙宗二年)六月十一日,生于庆州獐山县(今庆尚北道庆山郡)。本姓金,名见明,后更名一然,字晦然,法名普觉。一然9岁出家当了和尚,20岁时就以学业优秀而闻名遐迩。后在多座寺庙攻读禅经,招收诸多...[书籍]
楔子(冲末扮刘天祥、搽旦杨氏、正末刘天瑞、二旦张氏、儿同上)(刘天祥诗云)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闲。自家无运智,只道作家难。自家汴梁西关外人氏,姓刘名天祥。大嫂杨氏,兄弟是刘天瑞,二嫂张氏。我根前无甚儿女,止天瑞兄弟有个孩儿,年三岁也,唤做安住。我那先娶的婆婆可亡化...[书籍]
茅檐耆老,每谈乙酉撄城事,无不痛当时殉义之烈,而议当时梗化之非也。胜国天下亡于逆闯,本朝入关讨贼,率土归仁,乃弹丸下邑、虮虱编氓,偏欲从新朝革命之余,为故国回天之举;识时命者,万万不出此。顾明季纲常节义,诚所难言;而此区区者,独能顾纲常、思节义,甘以十万人之肝脑,同$#...[书籍]
粤逆纪略佚名著说明:《粤逆纪略》,佚名著,据南京图书馆藏抄本辑。此书抄本一卷,并合订有关太平天国资料多种为一册,未著撰人姓名。兹删去其他资料,辑录《粤逆纪略》入本编内。壬子冬,粤匪猖獗,扬言南下,总督陆建瀛奉旨会剿,起行后,巡抚杨文定移节江宁,会同...[书籍]
(元)费著提要《岁华纪丽谱》一卷、附《笺纸谱》一卷、《蜀锦谱》一卷,元费著撰。著,华阳人。尝举进士,授国子监助教,官至重庆府总管。成都自唐代号为繁庶,甲於西南,其时为之帅者,大抵以宰臣出镇。富贵优闲,岁时燕集,浸相沿习。故张周封作《华阳风俗录》,卢求作《成都记》,...[书籍]
"千古绝作","海内奇书"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清初顾祖禹独撰的《读史方舆纪要》颇受后世称道,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于久居无锡城东宛溪,被学者称为宛溪先生。他自幼聪...[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