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文
宋永州祁陽(今湖南祁陽)人。太平興國五年(980)登第,一云雍熙二年(985)登第。岳曾為密州幕,又歷端、賓等五州郡守,累官太常博士,尚書職方員外郎,贈刑部侍郎。岳知賓州在乾興壬戌年(1022),其卒年當不得早於此年。為官有清名,端州人言前後太守不求硯者,惟包拯及岳二人。又以儒學知名,所...[书籍]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九○七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九六○年)共五...[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九提要文则二巻诗文评类【臣】等谨案文则二巻宋陈骙撰骙有南宋馆阁録已着録按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曰古诗之三言者振振鹭鹭于飞是也汉郊庙歌多用之五言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是也乐府用之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是也乐府亦用之七言者...[书籍]
韵史补元继宋承统,为元世祖。建都燕京,混一区宇。弘吉刺后,正位中壶。初政匡襄,赖清国本。尊信儒臣,许衡祭酒。善甫汉卿,姚枢左右。文海荐才,江南名士,二十余人,皆任驱使。独文天祥,及谢枋得,宋室孤忠,终守死节。帝之失政,信任西僧。备极残忍,发...[书籍]
一、本书的《史通》以清代浦起尤的《史通通释》为底本,《文史通义》以民国时期叶玻先生的《文史通义校注》为底本。二、底本之外,分别又据《史通通释》(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本)、《史通笺记》(中华书局1980年版)等与《文...[书籍]
史通会要(明)陆深撰●史通会要上○建置第一史者国家之典法也自君王善恶功过与其百事之废置可以垂劝戒示后世者皆得直书而不隠故自前世有国者莫不以史职为重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黄帝之世仓颉沮诵实居其职夏则终古商则髙势孔甲尹逸皆其选也周官大备则有大史...[书籍]
中国清代官修的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始纂于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四年(1739)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在康熙时所撰《明史稿》的基础上撰成。从顺治二年(1645)开史馆起历时95年,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四金石史目录类二【金石之属】提要【臣】等谨案金石史二卷明郭宗昌撰宗昌字允伯华州人平生喜谈金石之文所居沚园在白崖湖上常搆一亭柱础墄皆有欵识铭赞手书自刻之凡三十年而迄不成盖迂僻好异之士也与同时盩厔赵崡皆以搜剔古刻为事崡着石墨镌华宗昌...[书籍]
史书占毕(明)胡应麟撰●史书占毕一○内篇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檀弓左传贤人之史也史记汉书文人之史也后汉宋书乱人之史也三国元魏小人之史也赵宋辽金北人之史也举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书籍]
辽文萃(清)王仁俊辑●目录序述例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自序岁在戊戌客武昌官报局暇编辽文十四卷既脱橐嘉兴沈子培比部曾植侯官陈石遗孝廉衍怂恿付梓因循未果嗣闻江阴缪筱珊先生方辑此文遂置之甲辰春自宝塔洲还楚省先生示新刊六卷...[书籍]
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一百五十卷,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九七三年)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原书已佚,现行本是清乾隆四十...[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