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陳於廷﹐東林黨人﹐官左都御史。貞慧也是復社成員﹐文章風采﹐著名於時﹐與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稱“四公子”。曾與吳應箕﹑顧杲共議聲討阮大鋮﹐由吳起草《留都防亂檄》﹐揭貼於南京﹐為阮所恨。南明弘光朝﹐受阮迫害﹐曾一度入獄。入清不仕﹐隱居家鄉﹐十餘年不入城市。陳貞慧文章婉麗...[书籍]
這是當時一般士大夫的寫照.當改朝換代之際,隨例變遷,朝秦暮楚,「自取身榮,不存國計」者,滔滔皆是;而之推殆有甚於焉.他是把自己家庭的利益——「立身揚名」,放在國家、民族利益之上的.他從憂患中著一條安身立命的經驗:「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廕,當自求諸身耳.」他...[书籍]
.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书籍]
藝文志駌端舝通攷朱彝尊經義攷皆不列其目惟永樂大典各韻經文之下頷載其文蓋其失傳亦巳久矣宋代謙臣所作講章如鄭朴敷文書説朱震范沖左氏講義戴溪春秋講義類多編輯單行燮此書亦同其例其中議論切實和平通達頷得飈人本旨且宋自南渡以後國勢孱弱君若臣皆懦怯,偷安無肯志存遰略而燮獨以振興恢復之事望其君經幄...[书籍]
父昂,賈海上;往來東西洋,盡識其風潮、土俗、地形險易。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澎湖,旁求習於海道者;昂入見,指畫形勢,進參幾密,卒底於成。後奉命出入東西洋,招訪鄭氏遺逸,凡五載。敘功授職,歷官至廣東副都統。倫炯由諸生得廕,充侍衛。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事變起,奏...[书籍]
《神異經》一卷,舊題汉東方朔撰,晉張華注。由於《漢書·東方朔傳》未列此書,因此學者多認為此書為後人偽托。但是唐孔穎達在疏《左傳》時,曾引“服虔按:《神異經》云……”,服虔是東汉人,可知《神異經》作者當在服虔之前。又,許慎《說文解字》及東汉郭憲《汉武...[书籍]
巢陷京師,以溫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攻陷同州,以為同州防禦使。是時,天子在蜀,諸鎮會兵討賊。諸鎮,記當時語也。唐謂節度使所治軍州為藩鎮,故有赴鎮、移鎮語。溫數為河中王重榮所敗,屢請益兵扵巢,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溫客謝瞳說溫曰:「黃家起扵草莽,幸唐衰亂,直投其隙而取之爾,非有...[书籍]
雲林設縣,始於十三年建省之時;位於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至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初,設署於沙連堡之林杞埔;十九年,移治斗六。時適臺灣著手纂修「臺灣通志」,各縣廳編造「采訪冊」,備供采輯之用;雲林采編之任,贊元即膺其選。嗣一通志」未及完成而遭割臺之變,...[书籍]
另附錄「中日兵事本末」一篇,羅惇曧撰;「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上下)二篇,姚錫光撰。「臺灣思慟錄」記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進據臺灣時軍民戰守之經過,分臺防、臺北、臺灣(今臺中)、臺南、澎湖五篇。作者未具真實姓名,未知何許人;據其「自序」,顯係臺產。「自序」說明此書題名之由...[书籍]
次年二月抵臺,歷充全臺營務處總巡、臺南鹽務總局提調;十九年五月,委代臺東直隸州知州,旋兼統鎮海後軍。迄二十一年臺變日亟,始行內渡;時已病,至七月初三日歿於廈門。在臺三年又五月,留有「日記」及「臺灣稟啟存稿」。民國四十年,曾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合題「臺灣紀錄兩種」。後經...[书籍]
一袁宏字彥伯,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成帝咸和三年(公元三二八年)出生于一個世族家庭。他的七世祖袁滂曾任東漢靈帝時的司徒,六世祖袁渙任過曹魏的郎中令,其後「袁氏子孫世有名位」。然而在袁宏年少的時候,其父臨汝令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他不得不以運租自業。由于...[书籍]
明年秋七月,以兵四十萬伐河東代北,攻下九郡,獲生口九萬五千,駝、馬、牛、羊不可勝紀。九月,城龍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開教寺。明年春,伐女直,下之,獲其戶三百。九月,復攻下河東懷遠等軍。冬十月,引軍略至薊北,俘獲以還。先是德祖俘奚七千戶,徙饒樂之清河,至是創為奚迭剌部...[书籍]
時倭據東番(今臺灣)為窟,剽掠閩、浙。三十年十二月初旬,有容率師夜過彭湖(今澎湖),破之於東番,焚其六舟、斬十五級;至除夕,乃班師。自此,倭不再至者十年。三十二年冬,荷人韋麻郎艘聚千餘人次彭湖求市,當事者議剿,下其通事林玉於獄;有容出之,曰:『若求市,非為寇也』!...[书籍]
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彊,辟彊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釐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某,某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瑯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书籍]
全書計六編:曰泛海紀程、曰海東紀勝、曰瀛涯漁唱、曰海東賸語、曰海東月令、曰下淡水社寄語。[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