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书籍]
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书籍]
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书籍]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此章致思唐之意。△牛松卿(峤)菩萨蛮《花间集》七首,词意颇杂,盖非一时之作。词综删存二首,章法绝妙。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风绿云鬓上飞金雀)“惊残梦”一点,以下纯是梦境。章法似西洲曲。△冯正中(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莫道闲情抛弃久几日行云何处去...[书籍]
早在元世祖中统二年(一二六一),本着「国亡史作」的惯例,便已开始议修辽、金二史。宋亡,又议修辽、金、宋三史。但由於当时以哪一朝为「正统」长期争论不休,体例不能确定,故一直没有修成。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一三四三),才決定宋、辽、金「各与正统」,并任命丞相脱脱...[书籍]
欧阳永叔删芜存简,得七十四卷,援笔则笔,削则削之义,逐加断制,体例精严。既足声奸臣逆子之罪,复足树人心世道之防,后人或病其太略,谓不如薛史之渊博,误矣!他若王溥之《五代会要》,陶岳之《五代史补》,尹洙之《五代春秋》,袁枢之《五代纪事本末》,以及路振之《九国志》,刘...[书籍]
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书籍]
等谨案名迹録六卷附録一卷明朱珪编珪字伯盛昆山人旧本或题曰元人观其首列洪武二年昆山城隍神诰升于元代玺书之上即徐坚作初学记以唐太宗诗冠前代诸诗之例其为明人确矣称元人者误也珪善篆籀工于刻印杨维桢为作方寸铁志郑元祐李孝光张翥陆友仁谢应芳倪瓉张雨顾阿英诸人亦多作诗歌赠之又工于摹勒石刻因裒其...[书籍]
然居正等书凡一百五十卷,而《序》称臣读《五代史》总三百六十卷,则似非指居正等所修也。晁公武《读书志》曰:凡十七事。此本《梁史》三事、《後唐史》七事、《晋史》一事,汉史二事、《周史》四事,与晁氏所记合。盖犹旧本。王士祯《香祖笔记》曰:王元之《五代史阙文》仅一卷,而辨正精严,...[书籍]
提要臣等谨案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畧五卷旧本不题撰人晁公武读书志云丁度撰今考所并旧韵十三部与度所作集韵合当出度手其上平声三十六桓作欢则南宋重刋所改观卷首载郭守正重脩条例称绍兴本尚作桓是其证也考曾慥类説引古今词话曰真宗朝试天徳清明赋有闽士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髙会试官亦闽人遂中选是宋初程试...[书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书籍]
【在赵州】周宣王石鼓文【在国子监】周仲尼比干墓题字【在汲县】周仲尼季札墓题字秦峄山刻石【李斯篆二种一在西安府学一在邹县】汉五鳯二年残字【在孔庙】汉防山都尉孔宙碑【在孔庙】汉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在孔庙】汉韩勑造孔子庙礼噐碑【在孔庙】汉鲁相史晨孔子庙碑【在孔庙】汉鲁相史晨孔子庙后碑【...[书籍]
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一百五十卷,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九七三年)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原书已佚,现行本是清乾隆四十年时的辑...[书籍]
四库全书唐书直笔(宋)吕夏卿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唐书直笔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唐书直笔宋吕夏卿撰夏卿字缙叔泉州晋江人举进士为江宁尉歴官宣徳郎守秘书丞以预修唐书告成擢直秘阁同知礼院后出知颍州卒于官事迹具宋史夲传考曽公亮进唐书表所列预纂修者七人夏卿居其第六本传称夏卿...[书籍]
古文闗键二巻宋吕祖谦编取韩愈栁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张耒之文凡六十余篇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之处示学者以门径故谓之闗键巻首冠以总论看文作文之法考宋史艺文志载是书作十二巻今巻首所载看诸家文法凡王安石苏辙李廌秦观晁补之诸人俱在论列而其文无一篇録入似此本非其全书然书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