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
鎮臣列傳專載臺灣鄭氏一門人物,有鄭芝龍、鄭芝彪、鄭鴻逵、鄭成功四傳。董沛跋有云:『其書以溫哂園(睿臨)「南疆佚史」為藍本,「例言」亦全襲之。但溫氏所採不過四十餘種,而西亭自述引用至九百七十四種(不列目;其有目者祇七十九種),則較溫氏為』。而謝國楨「晚明史籍考」則直...[书籍]
鎮臣列傳專載臺灣鄭氏一門人物,有鄭芝龍、鄭芝彪、鄭鴻逵、鄭成功四傳。董沛跋有云:『其書以溫哂園(睿臨)「南疆佚史」為藍本,「例言」亦全襲之。但溫氏所採不過四十餘種,而西亭自述引用至九百七十四種(不列目;其有目者祇七十九種),則較溫氏為』。而謝國楨「晚明史籍考」則直...[书籍]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五行志第十六(卷二十七)五行志第十七(卷二十八)五行志第十八(卷二十九)郡国志第十九(卷三十)郡国志第二十(卷三十一)郡国志第二十一(卷三十二)郡国志第二十二(卷三十三)郡国志第二十三(卷...[书籍]
此辑佚之意义二也。《东观汉记》是记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帝到灵帝时期的一部史书,采用纪传体,名字得自官府的修史馆所在地东观。该书并非一次修成,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合成的。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等人一同写成了《世祖本纪》。班固等又写了功臣、平林等,并作列传、载记...[书籍]
——纪七、列传五十八(凡六十五卷)卷第一(纪第一)弘光(上)卷第二(纪第二)弘光(下)卷第三(纪第三)隆武(附绍武)卷第四(纪第四)永历(上)卷第五(纪第五)永历(中)卷第六(纪第六)永历(下)卷第七(纪第七)监国鲁王卷第八(列传第一)后妃弘光邹太后、黄后、李后(童氏)隆...[书籍]
为诗力矫时习,一出雅正,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徵明、元融,皆其同调也。乾元中,季川兄结尝编七人诗为《箧中集》,千运为之冠。诗五首。——————————————————————————————卷259_1「感怀弟妹(一作汝坟示弟妹)」沈千运今日春气暖,东风...[书籍]
本書(一冊八七面五二、二○○字)不分卷,為清光緒二十一年春因甲午戰敗,清廷派遣全權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在馬關議和時五次往復辯難之節略。此外,今加收姚錫光撰「東方兵事紀略」中「議款篇」附於卷末,俾資互相參證。[书籍]
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於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书籍]
武王盥盘铭(《大戴礼》)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卫彪傒引谚(《国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徐人歌(《新序》)延陵季子将聘晋,带宝剑,徐君不言而色欲之,季子已心许之矣。使返而徐君已死,乃以剑持徐君墓树而去。徐人为#$...[书籍]
论语集释程树德撰凡例一、《论语》注释,汉时有孔安国、马融、郑玄、包咸诸家,魏则陈群、王肃亦有义说。自何晏《集解》行,而郑、王各注皆废。自朱子《集注》行,而《集解》及邢、皇二疏又废。朱子至今又八百余年,加以明清两代国家以之取士;清初名儒代出,著述日多,其间训...[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同姓名録目録类书类卷一钜灵四纪通二蚩尤二容成二冯夷二垂二黄旛绰二周昌三善卷二巫彭二巫抵二巫咸三方回三鬻熊二夏革二臣扈二太颠二王子晋二张仲三刘毅五夀梦二韩婴三李离二赵武三赵括二魏相二魏舒二魏尚三王生三贾举二赵胜三顔阖二陈瓘二郭荣四王豹四#$...[书籍]
《汉书》汉·班固撰汉书又称前汉书,此书继《史记》之后又一重要史书。全书记述上起西汉的汉高祖,下至新朝的王莽,共230年的历史故事。本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圣训序自古人君有盛徳大业者其规画周详而诒谋悠逺则必敷之彝训以明定保之徴纪之简编以着经纶之迹非徒为一时事功计也亦将以示后嗣昭法守焉我皇考世宗宪皇帝亶聪明睿智之资建中立极茂登上理御极十有三年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书籍]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书籍]
一【诏令之属】巻一西汉一高祖巻二西汉二惠帝巻三西汉三吕后巻四西汉四文帝巻五西汉五景帝巻六西汉六武帝巻七西汉七昭帝巻八西汉八宣帝巻九西汉九元帝巻十西汉十成帝巻十一西汉十一哀帝巻十二西汉十二平帝巻十三东汉一光武巻十四东汉二明帝巻十五东汉三章帝巻十六东汉四和帝巻十七东汉五殇帝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