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书籍]
////////////////////////////////////////////////////////////序丙申余少读论语,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读易,乃知畜性与天道在是。周道衰,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焕乎有文章者,弃为陈迹。孔子既不得位,不...[书籍]
博選第一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權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廝役,五曰徒隸。所謂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謂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謂人者,惡死樂生者也,所謂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為本者...[书籍]
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子书,但却不载于《梁书*元帝本纪》.其原因恐有三:一是《金楼子》成书时正遇梁末战乱,姚察撰《梁史》时所据"国史旧文"本无记载;二是江陵亡陷,《金楼子》被西魏于谨大军掠至长安而入秘阁,姚察不得见;三是姚思廉续补时恐...[书籍]
《慎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慎到等人所著。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书籍]
《吴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吴起撰。吴起,战国时卫国(今山东曹县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年。吴起重名轻利,敢于改革,善于用兵,是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兵法家。他初拜曾参为师,勤于学业,后因母死不归,被曾参所逐,遂弃儒学武,研读兵法,被任...[书籍]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书籍]
老子之役有庚桑楚者,陈人也。偏得老子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坏,复游吴,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后有汉辅光、张天师、唐张果老相继隐修,因号张公坛福地。古建洞灵观,宋改天申万寿宫。著书九篇,号庚桑...[书籍]
兽胎不贕,鸟卵不毈,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蜺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跂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书籍]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丹仰天歎,烏即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夜到關,關門未開。丹為雞鳴,眾雞皆鳴,遂得逃歸。深怨於秦,求欲復之。奉養勇士,無...[书籍]
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於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不可以應有白馬,則所求...[书籍]
杨子折衷﹝明﹞湛若水撰杨子折衷卷之一至道在心奚必逺求人心自善自正自无邪自广大自神明自无所不通孔子曰成之精神是谓圣孟子曰仁人心也变化云为兴观羣怨孰非是心孰非是正人心夲正起而为意而后昏慈湖立命全在心之精神一句元非孔子之言...[书籍]
說文解字云:『士,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玉篇云:『傳曰: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此與脩身篇無稱『子墨子云』,疑翟所著也。」案:畢說未塙。此書文多闕失,或稱「子墨子曰」,或否,疑多非古本之舊,未可據以定為墨子所...[书籍]
(明)宋濂说明诸子辩(一名龙门子)。本书据顾颉刚先生标点《诸子辨》(再版校正)朴社民十七年七月第三版整理排录,竖排繁体改横排简体,其中间有标点分段等处,则据文意重加整理。顾颉刚先生所在《序》、《再版弁言》及增补目录仍旧。洛阳老庄研究院潇雨整理排录。作者简介...[书籍]
素履子三卷唐张弧撰其书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録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皆未着録。惟郑樵艺文略、宋史艺文志有之。盖其词义平近,出于后代,不能与汉魏诸子抗衡,故自宋以来不甚显于世。宋濓作诸子辨,亦未之及。然其援引经史,根极理道,要皆本圣贤垂训之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