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
吴闿生(1877——1950)号北江,学者尊称北江先生,吴汝纶之子。安徽枞阳人。吴汝纶之子
吴莱(1297—1340),字立夫,本名来凤,门人私谥渊颖先生。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元代学者,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长子。延祐间,吴莱举进士不第,在礼部谋职,与礼官不合,退而归里,隐居松山,深研经史,宋濂曾从其学。吴莱所作散文,于当时的社会危机有所触...
吴激(1090~1142)宋、金代书画家。字彦高,自号东山散人,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中国金代书画家
性道人,吴江人,周氏女,原名琼,字羽步,一字飞卿。[人物]
吴挺(1138年-1193年6月27日),字仲烈,祖籍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县)。南宋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璘第五子。吴挺早年随父从军,升至利州西路前军同统制。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起,随吴璘抗击西线金军,屡立战功。二十五岁时便以官拜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
吴瑜(生卒年不详),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蜀王朱椿的女婿,遂宁郡主的丈夫,黔国威毅公吴复的孙子。明朝蜀王府仪宾
吴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5年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780万人。在宋版《百家姓》中名列第六位。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吴安(?-250),扬州会稽郡钱唐(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山麓)人。孙权舅吴景之孙。东吴鲁王的党羽
吴栻,字顾道,瓯宁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中国北方契丹崛起,称辽国,与北宋对峙。高丽因受辽国控制,自仁宗天圣八年(1030)后,不通中国已43年。神宗熙宁六年(1073),高丽礼宾省移文福建转运使,说“蕞尔平壤与大辽接境,附之则睦邻,疏之则成劲敌,应仕两国,甚为困难,故积...
吴纂(?-256),扬州会稽郡钱唐(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山)人,孙权舅吴景之孙。父都亭侯吴祺死后嗣位。其妻为卫将军滕胤女。五凤三年,孙綝杀滕胤,夷三族,他亦被杀。孙权舅吴景之孙
吴昭允,宋朝吴元吉之子,官至太子中舍。宋朝人物
吴中行(1540年3月29日-1594年10月16日),字子道,号复庵,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祖籍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明朝中后期官员。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夺情,吴...
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三国时东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
刘道(?-145年),东汉彭城孝王,汉明帝刘庄之孙,彭城靖王刘恭之子。公元117年袭父爵为汉彭城王,在位28年,谥号考,其子刘定继位。东汉彭城考王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