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王汗(?—1203),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克烈部首领。又译王罕、汪罕、翁汗。名脱里,又作脱斡邻勒。忽儿札胡思杯禄汗子。幼年曾先后被蔑儿乞人、塔塔儿人掠去为奴。素与弟(一作叔)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不睦,分地而治。父卒,继为部长。忌杀二弟,为叔古儿罕所逐,得蒙古部...
王璋(1275年—1325年),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号海印居士,蒙古名益智礼普化(意为小公牛)。父为高丽忠烈王王昛(王谌),母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追赠齐国大长公主,谥庄穆王$#...
王焘(1294年—1339年),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小字宜孝,蒙古名阿剌讷忒失里(Aratnašri,又作“阿剌忒实里”,梵语意为“宝吉”),1335年一度改名为卍。他是高丽忠宣王王璋的次子,受父王禅让继位,先后迎娶...
王仪(613年~669年),字大礼,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唐朝将领,西魏河间献公王德曾孙,隋朝著作郎王朗的儿子。出身乌丸王氏,贞观之时,起家宣节校尉、千牛备身。跟随唐太宗讨伐辽东,颇有功勋,迎娶遂安公主,授驸马都尉、象池府果...
王始(?―403年),祖籍泰山莱芜谷,农民起义军首领。403年,王始利用宗教形式在莱芜谷聚兵数千人起义,自称太平皇帝,设置百官,建立太平帝国政权,也称王始帝国。一时附近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南燕皇帝慕容德派桂阳王慕容镇进剿,起义军奋起反抗,终...
王升(1067-?),字逸老,汴(今河南开封)人。宋宣、政间,奉召为补右爵。南渡后,寓居嘉禾羔羊里,自号羔羊居士,宋高宗时,召对蒙眷官至正使。卒年不详,1149年尚在。虞集评:“逸老草书,殊有旭颠转折变态”但考察其流传书迹,实是学米芾。[人物]
王鉴(1598年-1677年),字元照,又字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明刑部尚书王世贞之孙。“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之一,中国明末清初画家。王鉴年少时受文学艺术熏陶,尤喜绘事,遍临五代宋元名作,领略古人运笔用墨之道,心领神会。崇祯六年(1633年),...
王颛(1330年—1374年),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2年—1374年在位)。初名祺,1366年改名颛,号怡斋、益堂,蒙古名伯颜帖木儿。父为高丽忠肃王王焘,母为恭元王后洪氏。他曾受封江陵大君,少年时代入质宗主国元朝10年,娶元宗室女宝塔失里(追赠鲁国...
ke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
王德,字天恩,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北魏到西魏时期将领、大臣。出身乌丸王氏,善于骑射。跟随肆州刺史尔朱荣讨伐元颢之乱,授任讨夷将军。跟随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叛乱,加任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贺拔岳死后,拥戴夏州刺史宇文泰为主,迁征西将军、平凉太守等职,代...
王懋(515年-559年),字坦度,一字小兴,朔州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西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太傅王盟之子。出身乐浪王氏,个性温和,小心敬慎,从父征伐。西魏大统初年,赐爵安平县公,拜城门校尉,历任太子左卫率、尚食典御、领左右、武卫将军、右卫将军,官至骠...
斛律王妃(549~563年),朔州敕勒(今内蒙古固阳县)人,高车族。北齐时期女性历史人物,左丞相咸阳王斛律金孙女,大将军斛律光之女。孝昭帝高演即位后,为了巩固皇太子高百年的地位,纳为太子妃。武成帝高湛即位后,降为乐陵王妃。河清二年,薨于邺城,时年十五岁,谥...
蒙古兵至,死之。中州集[人物]
王绂,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人物]
王镕(873~921),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王镕是成德节度使王景崇的儿子,882年,王景崇去世,王镕继位为成德节度使。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封王镕为赵王。921年,赵国发生兵变,王镕被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