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云南省壮族人口统计为114万。现在广西壮族保留的所谓妇女传统服饰,大多是带有清代满化样式的服饰,并不是真正传自古代的壮族传统服装,而是近代便装。云南壮族各支系的壮族服装,以及广西西部边缘地带残留的某些壮族服装,比较接近真正的壮...
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壮族产生了依赖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壮族服装的制作材料大多数是一些当地易见的物产。如今,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壮族妇女依然保持着自纺、自织、自染等传统工艺来生产布匹制作衣服,以解决一家人的穿戴。在一些地方,甚至连染布用的染料...
周围皆回族,香火不盛,信徒主要来自转导乡和甘肃等地。现寺藏清代都纲印1枚。
壮族有“牛魂节”,过去,部分壮族地区忌讳宰牛、吃牛肉。在《麽经布洛陀》中,鹅是一种神造的灵物,来源于壮族地区对天鹅的崇拜。虎为山神的象征。历史上,壮族地区盛产大象。壮族先民驯象耕田或征战。鸡是壮族及其先民崇拜的一种吉祥动物。它具有善...
壮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壮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元素来源于壮乡生活环境,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综合体现。壮族文化是壮族地区特定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物质发展水平与精神层面需求的综合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舞蹈阅暌冠对狩猎的模拟,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勾当慎密亲密联系。师公舞戴鬼脸壳,每个神一个,多达30多个,且每个神有分歧的动作和唱词。壮族平易近间其它舞蹈,多模拟劳动动作。据统计,默示劳动和恋爱糊口的舞蹈多达几十种。扁担舞,至今仍为壮族人平易近喜爱,...
凤凰舞是横县壮族民间舞蹈的一种,流行于灵竹、陶圩、六景一带的壮族地区。一种是单一的凤凰舞,如“花凤舞”、“凤凰舞”、“舞凤”等,即由一或二人穿凤凰道具、服饰进行表演。是以一雌一雄为表演队。凤凰舞由一男一女担当,女的舞凤,男的舞凰。凤凰平展的双翅,套于演员胯部,用彩...
壮族聚居地区民族区域自治。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百越一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
歌圩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壮锦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
壮族广泛流传的神话之一。《布伯》主要讲述英雄布伯同天上雷王作斗争的故事:英雄布伯,为拯救人类免遭旱灾,同天上雷王相争,最后智胜雷王,将之囚禁在谷仓里。雷王慌忙执斧应战,布伯挥剑砍断了雷王一条腿,劈下了雷王的上嘴唇。这一神话反映了壮族古代先民的观念和信仰,同时也反映...
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
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遣散到贵州等地。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
由于壮族古代没有文字,故在历史文献中很难查寻到琤尼的详尽记载。当地壮家人都称他们是土司头人,流传至今的许多凤山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都与这两个土司有密切关系。在壮族民间,会讲琤尼传说故事的老人、会唱琤尼民歌民谣的青年人比比皆是,但就是未见过琤尼。使琤尼枯木逢...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在边远山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