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北朝后期,北魏和梁崇佛达到极点。北魏末年仅洛阳一地即有寺一千三百六十一所,全国有寺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塔在河南登封,为十五层密檐砖塔,用泥浆砌成,底层十二面,每面砌出角柱和塔形佛龛,尚有天竺风格残余,上层每层各面砌出一门二窗,则是中国...
·南北九宫即九宫。
看来,西汉碑刻存世不多主要是由于“西汉人不重立碑”。金代明昌二年(1181)重修孔庙时出土于鲁灵王殿基西南太子钓鱼池中。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云南昭通出土一截残碑,称《孟璇残碑》(又称《孟广宗碑》、《孟孝琚碑》),立碑年月不明,罗振玉考订为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7)所刻。隶法古朴可爱,为云南唯一汉碑,故为世人所重。西汉刻石仅此数石,且文字多为“勒物工名”,不能代表西汉书法水平。...
通常称《史晨前碑》。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前后碑书风一致,当为一人手书。但这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反映在它线条纤细而又虚和的基本特征上。《史晨碑》的线条就象轻轻划出,毫无声息。这当然...
《鸭头丸帖》,墨迹本,无款,传为王献之书。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以上印玺及款识均为真迹原配。此应为翻刻《淳化阁帖》。其中卷六、七为王献之书,所收《鸭头丸》亦无跋。因《馀清斋帖》所收多为历代之精品,摹刻又极为精良,此帖一出,即大受推崇。徐邦达先生认为柳充...
一、元宵节南北方差异有哪些:元宵节代表食物 元宵和汤圆并不是一种食物。相比之下,元宵原来在北方更为盛行,而汤圆原先则盛行于南方。滚好的元宵体积大概是馅料的两倍大。 元宵节北方人的菜肴,则以色艳味重取胜,最大特...
书法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通过模仿前人的经典作品,不仅可提升书法技巧,还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精神内涵。现代社会中,虽键盘普及,但书法魅力不减,临帖成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临帖也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需要热爱与坚持,由此可培养耐心与毅力。同时,临#$...
在历史上,这一段时期称为“南朝”。南朝虽然还拥有半个中国,但其政治、文化中心,仅只有从荆楚到吴越的一段长江流域。这一地区,文化与中原不同。云南地处西陲,虽然隶属南朝,声教却不易畅通。在东汉末年,这地区纳入中国版图,建立为建宁郡,其领域大约是今天的曲...
1973年出圭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称“东里润色...
该碑形长方,圆首,据拓片测量,长约136厘米,宽约45厘米。这两种刻字碑的共同特点是多为纪念亡人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实上,直到唐代,还有将方碑称为碣的。螭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传说中的蛟龙类。《张迁碑》圭首四面刻蟠螭,上锐处两鹊相对,造型十分生动。...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县西峰镇西南25公里覆钟山西麓,窟龛总数达295个,计大小造像2126身。第165窟位居寺沟窟龛群中间,高14米,宽21.7米,深15.7米。七世佛与后继的弥勒菩萨组成了第1与165窟的主题。由于石质不宜作繁丽精细的装饰雕刻,多注重于明快有力的人物造型,而以彩绘弥补装饰...
中国有许多沾染了茶气的城市,但地幅宽广、人文不一,若概括来说,可用“东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的说法来表明中国四大茶城的饮茶生活。慢慢融化生活,是成都人独一无二的享茶生活。最后,经过十几道工序拿到手上的茶,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饮品,而是...
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实物,除个别砖石佛塔外,全都不存,目前只能依据北朝石窟壁画、雕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形象,结合文献记录并参考受南北朝末期影响的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推知其概况。迁都洛阳后,北魏受中原和江南影响,摆脱北方地区特色,...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东汉中平二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
关于南北朝茶文化介绍南朝因为接近茶叶产地的关系,饮茶更见普及,几近\"日常茶饭事\"。至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王肃就回答孝文帝说:\"羊为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虽然所好有不同的分别。\"孝文帝不禁大笑,因此称茶为\"酪奴\";而喝茶的风气也渐渐的传播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