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也称“女儿节”,有“追节”的活动。据此则女儿节俗有两项,一是打扮小闺女,二是出嫁女回娘家。另据其他地方志记载,则端午节除出嫁女归宁外,已定亲而未成婚的夫家要赠女家礼物。嘉靖福建枟福宁州志...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太阳落山后,...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怒族仙...
辽代北班服饰穿左衽窄袖袍的契丹族妇女及穿圆领袍的男子。胡瑰是契丹族的著名画家,擅长表现人民的生活。“卓歇”一词,是契丹族的俗语,意思是支起帐幕休息。《卓歇图》所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整个画面是一幅长卷,共画了几十个人物。图中男子全部髡发,位尊者裹有巾帛。妇...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绢画妇女及《簪花仕女图》所绘的贵族妇女以及南唐二陵墓出土的陶塑妇女服饰,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样式。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此图为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画,头戴凤冠宝髻、金花簪蓖,珠宝颈链,大袖衫裙,...
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们身穿盛装,从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珞巴族认为是男子开辟地,才使妇女们有了可以耕种的田地,女子则发现了种子,学会了种田收获了粮食...
妇女戴额带,其形如倒写的“丁”字,用蓝布或黑布做成两指宽筒状后缝合,交叉处用白线挑成齿形花纹,称“狗牙花”。头戴卷边毡帽,足穿“过加”、“花云子鞋”、“腰鞋”。“花云子鞋”,以鞋面上用彩色丝线绣制云纹状盘线图案,故名。老年妇女服饰以深色,黑色为主,...
明朝女子出阁有头戴凤冠的渊源据说是平民出身的马皇后特别恩准,由此中国民间女子的一生中,最幸福的便是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此华丽富贵,婚嫁当天亦如“王者”!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凤冠造型庄重,...
颔歌节主要流行天茂县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只有妇女参加。
东乡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的阿术拉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我国回、东乡等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均过此节。东乡族阿术拉节是妇女和儿童的节日,届时,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按照古规,男人们只举行一个简单的祈祷仪式后即走...
又称“斗牛节”。每人带几样食品,必须在家中煮熟或在火中煨烤便可食用的。这三样不必人人都做,但一群聚餐的姑娘中必须三样都有,争奇斗艳,称为“斗牛”,父母兄嫂必须支持,但不能代劳,必须姑娘自己动手制作。姑娘们这一天穿上节日盛装,带上“三花”食品和其他食品到野餐地点说笑...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孩...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孩...
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不仅是恋人们互诉衷情的情人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作为女儿节,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特别关爱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