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勒特
则勒摩哦罗阿昌族民歌的—种。则勒摩意为大嗓(真嗓)唱的歌,哦罗是歌曲开始的衬词。流行于云南梁河地区。它和舞蹈结合时称作哦罗蹬戛,即跳哦罗舞。阿昌族对歌时常用此曲调。唱时由—人领唱—句,其余的人在第二句伴唱,—唱众和,载歌载舞。歌词讲究声韵和对仗。常用排比、对偶,比兴...
·勒巴舞纳西族民间歌舞。流行于云南省丽江五区金沙江上游一带。由藏族地区传人。过去,每逢农历正月十七至十九日,纳西人即跳勒巴舞,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各段跳法不同,均有歌词,用藏语演唱。舞者二十人至三十人不等。男穿藏服,女穿纳西族古装,佩带银饰。男女分两队,按年龄...
根据诗人金尚勋的诗《于勒舞》读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同名曲在长鼓伴奏下,18弦伽倻琴合奏顷刻间展露出绚丽的异国风情。
白族女性服饰通常采用刺绣和扎染的工艺手法,看上去较为精致。女子服饰以大襟衣为主,无领或小立领,以白色、淡蓝色以及深青色居多。白族儿童的服饰与大人一致,但童帽较有特色。3白族扎染艺术的起源扎染古时称为“绞缬”,早在三黄五帝时,这种染色技术就被人们运...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勒勒车曾经是蒙古族用途最广的交通工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勒勒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目前仍保留着完整的工艺流程。勒勒车由车架子、车轮和轴鞍三部分构成,多采用桦木和榆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制作。车架子...
2月12日,正值今年农历正月初五,曲谷乡羌族村民身穿民族服装,祭祀祈福,唱歌跳萨朗,举行狩猎活动,欢庆一年一度的“基勒俄足节”。“基勒俄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和狩猎,由于只有成年男子才能参加狩猎活动,所有又称之为“男子节”。
昨日,来自自治区文化厅的消息称,此次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申报于12月10日截止,《大巴扎》将作为新疆唯一申报剧目参评。《大巴扎》是一幕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现代剧,它集中地再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团结奋斗的过程,被誉为“一幅展开的温情...
有一位家喻户晓、备受群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她却常年扎根在最基层,她就是商水县豫剧团党支部书记,我省惟一工作在县级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党玉倩老师。主演的《英娘》、《公仆情》等剧目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至2005年底,弥勒县共种植葡萄2万多亩,葡萄总产量近3万吨。红葡萄酒是用红葡萄来酿造,酒的红色均来自葡萄皮中的红色素,绝不可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葡萄进入酒庄之后,去梗,破碎,发酵,澄清,陈酿,装瓶,如此这般,红酒诞生了。由葡萄皮和葡萄籽释放出的酚类物质,可对抗动脉硬化,预防中...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着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
罗让扎花节,是在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也即是深秋宰牛,分粮之时,藏族各地人们举行家宴,集会,野餐,品尝,着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此时,有的人家还要宴请喇嘛念经。晚上,不少农牧民点上酥油灯,摆上供品,意思是请菩萨也来尝尝秋天收获的果实,这个节被称之为罗让扎花节。节日...
74岁的张亮宵坐在自家的织布机上纺布,这架和她年岁相仿的老织机上做出来的棉布,最终将被用来制成扎染桌布和其它布艺。张老太太生活的周城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约20公里,为著名的扎染之乡,当地有多家扎染工厂和家庭作坊。扎染厂老板的侄女,20岁的杨春妹介绍到。不仅如...
实际上,阿吾勒是哈萨克族最细小的社会组织。每个父母也把给子女讲述祖源谱系作为一项重要责任。“阿塔”高于“阿吾勒”的血缘社会组织,一般都是同祖的部落组成。由于“阿吾勒”是亲密血缘关系的组合体,所以大家团结的十分紧密。这个“巴斯”一般由“阿吾勒”中的一...
扎制技艺1.定型金鸡风筝目前共有硬翅、软翅、三角、直串、立体、现代、精品工艺等七大体系一百七十多个品种。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从此,以骑马为题材的,表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