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也在五月五日过节。但这个节日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一位叫年息的姑娘。每年端午这天的早晨,满族人便采摘年息花朵,用花瓣上的露水清洗眼睛。端午节,是满汉共俗。但是我国农村五月份发病率较高,而艾篙之类又有驱蚊虫之药效,插艾篙防病是民间常见...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祛疾”,儿童则在脖子上系百索,据说是“为屈原缚蛟龙”。端午节饰戴艾虎的习俗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现在有些地区,外婆和舅舅还要为新出生的小外甥准备虎头帽、老虎衣,由外婆在端午节前,送到女儿家。到了端午...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因地域差异可能各地的愤俗都不一样。打大围,是蒙古族围猎中相当壮观的一项活动,一般在一年中要进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采...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端...
关于门,在端午节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门饰”民俗。黄巢进城后,见全城穷人,家家门前都插有艾,便没有进去,百姓都没有受伤害,均平安无恙。河南信阳、南阳等地,端午节悬挂艾草、菖蒲和香草,以保家庭人人康安,祈福四季吉祥。桃木在民间被视为避邪的神物,...
放风筝,在广东地区,儿童端午节放风筝,称为“放殃”。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上杭县端午用...
端午节宫廷还有一项活动是射箭。射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中国人会使用弓箭至少已有二万八千年。当飞去时,枝条弹起,打得乌鸦直叫,于是人们仿枝条造成了弓,取名“乌号”。因此先秦诸子百家对射箭这一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与射...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
端午节在家中悬挂彩纸葫芦是民间普遍流行的习惯,其来历无从考证。善良的青年人不顾泄露天神的天机会变成石人的告诫,将此消息告诉了全村人。可是,泄露“天机”的青年却于当日化为了一尊石像。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此便兴起端午挂纸葫芦的作法。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布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唱山歌,熬草药,包粽子其乐无穷。参加这一活动的,多是青少年。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古时布依人不堪官府压榨,端午节这天秘聚玉屏同顶,共谋起义。后来秘密不慎泄露,官兵围剿,情...
摩梭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摩梭语叫“瓦礼米”,俗称插花节。这天有浸泡百草根做药酒喝的习惯,并以野花、营蒲根叶等插在头上或系在腰间。据说喝了百草药、腰系营蒲叶就能治好风湿痛等。饭菜则主要以新麦子面做的包子和猪膘肉、鸡肉为主。大约早晨9点钟左右村里的人就会...
1、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3、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4、...
近现代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联合...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人们认为端午节预示暑夏来临,疾病也开始流行,因而,饮雄黄酒或者涂雄黄酒能避邪,驱虫。饮雄黄酒以解毒,悬菖蒲艾于门前,并于屋角遍洒雄黄,谓能驱邪。惟端午节食角黍、面包,此为特别,非日食常品。面涂雄黄以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