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047.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048.槟榔味辛,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050.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097.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
诀曰:夺字猛如风,迎门照架冲;回身势莫夺,分推气更雄。
刘完素目睹疫病猖獗,深知百姓疾苦,从医之心更坚。其后攻邪派、滋阴派,以至明清的温病学派均承其余荫,其贡献由此可知。造成脾胃受损的原因,主要是饮食劳伤、劳疫过度、七情所伤。因此被称为“补土派”的宗师。因其居处有丹溪流经,故晚年人们尊称他“丹溪翁”,后世遂以朱...
名医,简言之,就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不少医家,他们钻研医学(中医),为后世的中医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些名医当中,有十位因其杰出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中国古代十大名...
明代学识渊博、医学根底深厚的医家,当首推张介宾。书中的医论进一步发扬了“温补学派”的学术主张。温补学派就是在批判社会上这种滥用滋阴降火的不良医疗风气中产生的。张介宾强调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辨证论治上重视先天肾、命门和后天脾胃,用药多投甘温...
这里附录了马胜利老师对这首歌诀的简单注释,虽然简单却依然透露出马老师心意六合拳的深厚修养。六合者,内三合与外三合是也。三心要着实发出攻劲,三尖要对齐,无偏斜俯仰之病。如君令颁发,臣民齐应,此谓得心应手也。
国内有患病者,由医师分给各医官进行治疗,并将治疗效果记录在案。疾医治疗内科疾病,有病者则分而治之,经治死亡,要把患者死亡原因记录下来,上呈医师。兽医负责医治兽病,经治死亡,也要记录数目以作为职位升降的依据。太医令为医...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录《武进县志》载明代医家徐迪医案:“一女伤于怒,内向卧不得转,迪视之,因索花作妇人妆,且歌且笑。患者闻之,不觉回顾,大笑而愈。”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诗词]
八卦掌核心技法的理论体系尽在“总诀”与“要言”当中。如果说“总诀”是宪法,则“要言”便是宪法解释,除此再无一物。“总诀”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抱六合,勿散乱,气遍周身得自然。高不挡,低不拦,迎风接近最为先。“学技要言”夫学此技者,...
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伤寒括要》,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书籍]
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伤寒六书》,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六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书籍]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卷一桂枝汤类·一桂枝汤(一)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热...[书籍]
伤寒直格序习医要用直格,乃河间高尚先生刘守真所述也。守真深明《素问》造化阴阳之理,比尝语予曰:伤寒谓之大病者,死生在六、七日之间。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古今亦通谓之伤寒热病。前三日,太阳、阳明、少阳受...[书籍]
伤寒明理论宋·成无己公元1142年《伤寒明理论》,伤寒著作。四卷。金·成元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