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当其流传至外地,即被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1710年,康熙皇帝命张玉书和他主持编纂一个大部头的字典,本来张玉书担任总纂官,陈廷敬辅助,没想到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继任总纂官。终于在两年之后,书稿完成,康熙皇帝非常高兴,亲自题书“康熙字典”,还要陈廷敬撰写序言,抓紧出版。
后人于每年正月十六在龙岩寺演出锣鼓杂戏,可能就是为纪念这位战功赫赫的歌舞爱好者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诸神皆酬的祭祀戏了。解放初,龙岩寺虽被拆毁,但当地群众演出锣鼓杂戏已成为传统习俗,一直得以流传。锣鼓杂戏的演出有一套固定的仪式。
时至明代,杂剧演出虽然出现衰落景象,但其创作并未衰竭。尤其是在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明杂剧的研究是最为充分的。但进入明代,皇权的力量使本来平民化的杂剧脱离了平民的质朴本色。明杂剧自身的僵化和自我封闭也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在《明杂...
结婚的五谷杂粮是什么,结婚五谷有什么意义呢?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梁、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古时候的五谷丰登,五子登科,...
人之初[歇后语]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歇后语]
最近几天,飞燕杂技团团长尹波带着他多年精心打造的舞台剧《魔爱》回到家乡安徽临泉展演,在第四届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上收获阵阵掌声。现年71岁的他,笑言自己已退居幕后,做后台总指挥。目前,临泉县拥有1200余支杂技团队,涌现了韦小庄、马楼等十几个专业村。据统计,临泉...
杂碎、杂烩,乃一菜双名,故又称“李鸿章杂烩”。楚乡湖北遐迩闻名的传统杂烩菜一一全家福,俗称“什锦大杂烩”,这一由明代御膳传入民间的美味珍馐,已成为当地喜庆筵席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头菜,建国后还被列为山珍海味类的中国名菜。
2008年9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巨野县大义镇为“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孔班和邱班,是“巨野县杂技团”的前身,有身怀绝技的艺人40余名。马术、魔术、车技、蹬技、口技、爬杆、飞人、飞刀、舞狮、走钢丝等近百个节目惊险奇巧。所创节目《高车蹦楼梯》在...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有化作青蝇,在棘树上嘈嘈杂杂闹的。”
宋代瓦市勾栏演出的另一种节目杂剧,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熟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晚唐时,出现“杂剧”名称,情况不详。不过,据推测,指的可能就是歌舞小戏。在金代,与杂剧相同的艺术形式称为“院本”。南宋时,杂剧以新的面貌盛行于临安而被称为“南戏”。至元代,北...
古文辞类纂清姚鼐编序目鼐少闻古文法于伯父坞先生及同乡刘耕南先生,少究其义,未之深学也。其后游宦数十年,益不得暇,独以幼所闻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请归,伯父前卒,不得见矣。刘先生年八十,犹喜谈说,见则必论古文。后又二年,余来扬州,少年或从问古文法。...[书籍]
女科折衷纂要清·凌德公元1644-1911年妇产科著作。清·凌德(嘉六)纂辑。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分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及产后6门,凌氏概述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及其证治方药。学术上重视养血补气、扶脾护胃,治疗多以十补丸、四物汤为主。全书条分缕晰,纲目分明。传...[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二尚书集传纂疏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集传纂疏六卷元陈栎撰栎字夀翁号定宇休宁人宋亡之后隐居三十八年至延祐甲寅年六十三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以病不及防试越二年上书干执政不报遂终于家年八十有三事迹具元史儒学传董鼎书传纂注所称新安陈氏即其人也...[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