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百科]
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百科]
黔剧(读音:qiánjù)是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演变发展而成的,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黔剧团申报的“黔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科]
不清楚此塔的历史的人们称之为“云台石阁”,后习称云台。但民间仍称“过街塔”。现存塔基洞门内,刻有梵、藏、八思巴蒙古文、回鹘文、汉文、西夏文文字的陀罗尼经咒颂文,是我国古文字的珍贵文物。佛经两侧、券顶刻有四大天王及大、小佛像。四大天王是我国古代少见的、用许多石块拼集起来的整...
唐德宗时,西川节度使韦皋善待南诏,开通青溪道以利南诏向唐朝上贡,并挑选南诏子弟来成都学习书法、算术,以此方法维持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这一举措激怒了南诏王丰祐,开始派兵骚扰边地。这时正值宣宗去世、懿宗即位,恰好南诏王丰祐死,儿子酋龙立,酋龙怨恨唐朝不派使者前来哀悼,因此对唐朝...
王诜擅长山水画,青绿着色师承李思训,笔墨技法主要学习李成,他还学过文同的墨竹。
“六孔竖笛”是竖笛和中华传统乐器竹笛的结合体,指法与“八孔的”竖笛有较大差别。竖笛又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表现力极为丰富。因而,学习竖笛同学习任何一种西洋乐器一样,都能有效培养人的固定音高概念、有效提高人的音乐专业素养。在很...[百科]
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
据统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1952年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更名莆仙戏。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nbs...[百科]
姜维,天水冀人,他的父亲战死沙场,和母亲相依为伴,而姜维学习玄学。虽说姜维因为父亲战死的缘故让他当上了中郎,不过只是个小官。既不能彰显姜维才能,也无法发扬他的志向,而且还有一点中郎这种小官是不会接受册名的仪式的。按照这样下去,姜维也就当一个打酱油的小官混吃等死就行了。然后...
八拜之交,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后来八拜之交指八种交情”,即“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廉颇相如刎颈之交”、“陈重雷义胶漆之交”、“元伯巨卿鸡黍之交”、“角哀伯桃舍命之交”、“桃园结义生死之交”、“管...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传统剧目有66...[百科]
传国玺,据称传自秦朝。燕军攻邺,冉闵大将蒋干遣使求救于谢尚。蒋干遂将玺送戴施。施遣何融携玺送于枋头。352年八月,谢尚自枋头迎传国玺至建康,百僚庆贺,自司马睿起,因无传国玺,中原诸国讥东晋诸帝为“白版天子”。至此,传国玺复归于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百科]
1964年进入于占元开办的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1967年开始作为儿童演员参演影视剧。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常追随师兄洪金宝、成龙拍片。1979年主演动作电影《杂家小子》成名。1983年因电影《败家仔》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同年领衔主演喜剧警匪电影《A计划》。2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