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余论
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中国历史上项籍第一,李存孝第二,这个不用争论,但项羽的手下究竟如何?无论正史、野史都并没有给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将领进行过“几大将”之类的排位、评价。一直到清末民初小说家蔡东藩编撰的小说《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武经七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古代军事理论的精华和优秀代表。它的颁行,奠定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基础,标志着中国传统兵学的定型。
二十四史,即所谓正史。从《史记》《汉书》开始到《元史》《明史》结束共计二十四史,3229卷,约4700万字。[百科]
次日,齐庄公到崔杼家问候崔杼,乘机又与棠姜混在一起。棠姜原是棠公的妻子,棠公死后为崔杼所得,而齐庄公又和她私通。崔杼率领武士一拥而上,齐庄公登高台请求免于一死,崔杼不答应。齐庄公请求结盟或在太庙里自杀,崔杼均不答应。后齐庄公跳墙,被人用箭射中大腿而落地,旋被杀死。崔杼弑齐庄公后,...
一般来说,所谓的“古代四大才子”是指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
史无前例的骆驼城阿尔尼见军情紧急,立即组织喀尔喀蒙古兵马抵抗。两军对阵,噶尔丹将一万头骆驼缚住脚,驼背上叠加箱垛,盖着湿毡,环列如栅,称为驼城,以此抵御清军进攻。噶尔丹使出缓兵之计,派人至清营求和。这一年的三月,噶尔丹病死,余部投降。喀尔喀蒙古三部...
八旗汉军的创建,无论是对于皇太极个人来说,还是对于整个清王朝两百余年的历史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一方面,新建的汉军八旗,基本上是由八旗满洲所属汉人组成,而八旗之中太半归属诸王、贝勒所有,现在将其所属汉人丁壮选拔出来,重新组旗,彻底摆脱与原有各旗旗主...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指我国封建社会时的十个恶名昭彰的宰相级的官员,十大奸相主要包括:赵高、司马道子、李林甫、杨国忠、卢杞、蔡京、秦桧、贾似道、阿合马、严嵩。他们以赵高、秦桧等为代表,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独揽大权、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横征暴敛、奢侈无度,造成朝政黑暗、边防松弛、民...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以豪族诛杀宦官几尽,结束长期宦官专权结束。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之表现。““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
“易更三圣”,既然这“三圣”的称呼里有“易”这个字,那肯定就表示他们是与《周易》、《易经》有关系。“三圣”指的是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子。因为伏羲氏画出了八卦,周文王演绎了八卦,孔子发挥了易学的精义。他们都是讲易的作者。所以称他们为“易更三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周秦至明清,相继有九个统一的王朝。其间,王朝治世和盛世的出现,作为历史画卷中的亮点,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谈论的中国古代治世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应是“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而西周文明、“汉武盛世”和“...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
漆工艺兴盛于春秋战国时代,而这时的漆器,无论就数量还是就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而论,都以楚国漆器为最,这主要是由于楚国采用了有利于保存漆器的以白膏泥密封木结构墓室的墓葬方法。楚国漆器大多色彩明丽,装饰华美,图案生动。总的来说,楚国漆器外观色调古雅、光泽鲜亮,纹...
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筝乐作曲家、筝乐理论研究学者,“焦派筝”创始人。他曾担任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及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古筝独奏、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特聘教授、中国筝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