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廓尔喀之役,又称清反击廓尔喀之战、清平定廓尔喀,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尼泊尔语Nepāl-ChīnYuddh),是清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尼泊尔王国)入侵我国西藏的战争。廓尔喀是统治尼泊尔的部族,受西藏喇嘛沙玛尔巴唆使,以贸易与边界纠纷为由,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给“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周秦至明清,相继有九个统一的王朝。其间,王朝治世和盛世的出现,作为历史画卷中的亮点,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谈论的中国古代治世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应是“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而西周文明、“汉武盛世”和“开元盛世”,则是...
平定苗疆也称之为平复大小金川,是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之一。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湖南、贵州的苗民在石三堡、石柳邓、吴半生等人的率领下起义。清政府先后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等出兵镇压。但金川战事由于战略、政略以及天时地利方面的欠缺,实际上损耗极大而...
魏晋时期,“建安七子”为世人所知,他们的作品和相关事迹流传后世。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时候,能与“建安七子”媲美的则是“竹林七贤”。所谓“竹林七贤”,即曹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公元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的合称。“竹林七贤”因他们各自的品性...
卫国,周朝的诸侯国,首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一带,先后建都于...
廓尔喀是统治尼泊尔的部族,受西藏喇嘛沙玛尔巴唆使,以贸易与边界纠纷为由,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西藏聂拉木、济咙(在今西藏吉隆县南部)等地。清廷随即调兵进剿。次年(1789年),驻藏大臣、噶伦等官员私自与廓尔喀议和,允诺向廓尔喀偿银赎地,并向朝廷谎报失地收复,奏凯...
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
遏必隆、鳌拜、明珠、胤祥、尹德、傅恒、兆惠、阿里衮、和珅、福康安等满洲亲贵都曾任领侍卫内大臣。
他身材魁梧,雄毅果敢,曾多次随父征战,被封为太原王。从此,燕国境内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慕容恪辅政前后共七年。传国玺,据称传自秦朝。燕军攻邺,冉闵大将蒋干遣使求救于谢尚。蒋干遂将玺送戴施。施遣何融携玺送于枋头。352年八月,谢尚自枋头迎传国玺至建康,百僚庆贺,自司马睿起,...
397年,南兖州刺史王恭在征得荆州刺史殷仲堪的支持下,以讨伐王国宝、王绪为名起兵。刘牢之原就忌恨王恭,遂在阵前反戈一击,王恭被俘,送入建康处死。
晋元康九年末,贾后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又将他毒死,以便自己长期专权,这一举动,给赵王伦发动兵变制造了借口。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联兵向他发起进攻,杀了赵王伦,拥惠帝复位,齐王冏辅政专权,大作威福,引起义愤。乂兵败被杀;司马越奉惠帝之命攻打颖,失败后颙乘机攻...
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
然后以兵士10余万,船只2000多艘进攻建康。晋廷派刘牢之拦击,双方战于京口,孙恩大败,损失惨重,又一次退入海岛。余众由其妹夫卢循率领,虽接受永嘉太守的任命,但仍不断进攻沿海郡县,均败于刘牢之部下刘裕之后。405年,东晋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