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刍议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百科]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百科]
汉藏兼收的佛教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佛教,同样对西夏文化起了重要影响。佛教在各地有不同的宗派和特色,广受各地影响的西夏佛教,因而也呈现了佛教多源的现象,并且在西夏的佛教艺术中反映出来。
于是,宋廷置狱同文馆,逮捕文及甫审问此事。蔡京主治此狱,其同党章惇为辅。此案牵连多人,始终无从考实,向太后亲自向哲宗进言罢狱,结果文及甫释放,蔡京、章惇升官,此案不了了之。章惇心有不甘,又上书称司马光、刘挚、梁焘、吕大防等变神宗之法,不愿哲宗亲政,有欺君之...
“元代儒林四杰”包括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四人都是元代著名的散文家。“四杰”摄于儒学,文章多宣扬伦理道德,推崇儒家经术。各人文章特色不同:揭文叙事严整,语简而当;黄文结构谨严,掾据精切,柳文长于议论,事详而词核。...
据传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写《老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在后人心目中,老子是一位大耳下垂、须发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态安详,乘青牛而隐逸的老者。可是老子乘青牛出关的说法却不见于《史记》。仅此而已,并无“乘青牛车”的记载。古人将五...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据考证,该小说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主要内容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中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家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是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百科]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导演。1973年,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1986年,冯巩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1992年,主演黄建新执导的电影《站直啰别趴下》。1993年,中...[百科]
虞允文命令各位将领列兵于江岸不动,将船队分为5队:两队傍东西岸;一队驻守中流,载精兵拦截金军;另两队隐蔽于小港,待机援救。这时,金兵已开始渡江,少数到达了长江南岸。虞允文于是亲临前线指挥,与金兵展开激战。金兵以为宋援军赶到,这才退兵。虞允文又命令将士用劲弩追...
洪武初年时,科举取士是有定额的。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任命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于是,由翰林官...
在他之后的六代商王期间,出现了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不断争执和相互打击,直到把商王朝的政治资源耗尽。武乙是商王康丁之子,父死后继位为商王。武乙对此颇不以为然,相信只有用武力才能统治天下。武乙又命人缝制了一个大皮囊,往里边盛入动物的血液,并将皮囊挂在高杆上。囊中的血流落于地,武乙称之...
唐宋两朝的文坛上,先后涌出许多文学大家。但是他们一成不变的创作风格,使得当时的文坛失去了活力。于是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文学大家先后掀起了古文改革、反对骈文的新浪潮,将六朝时期盛行的骈文剔除,倡导两汉时...
齐武帝遗诏让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与从弟西昌侯萧鸾共同辅政,萧鸾开始掌握齐大权。萧鸾久有废立之心,萧子良死后,萧鸾为尚书令,独辅大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无所顾忌。延兴元年十月十日,萧鸾又假太后令,降齐帝昭文为海陵王,不久将其害死。于是萧鸾即皇帝位,是为齐明帝...
都司隶属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规定分别由五军都督府管理,由兵部统一调遣。遇有战事时,所有官兵都可被征调出征,平日则可散归各本部。洪武十六年他52岁时,游览华山,登临绝顶领略到奇异壮美的风光,创作了《华山图》40幅,每幅纵34.5厘米,横50.5厘米,并作了游记、诗、序和叙。水墨渲染有浓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