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工青衣、闺门旦。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1942年10月起,在上海大来剧场开始越剧改革。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被称“袁派”。在表演上,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1946年...[百科]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各地。锡伯族人民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民间歌舞盛行。经常可以听到高亢、奔放的猎歌、欢快的婚礼歌、生产劳动的田野歌和富有草原风味的牧歌。每当夜幕降临大地,就会从远处传来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曲调优美,词句动...[百科]
司马光还指出当前政策中有6点失误,尤其是青苗、免役二法危害最大,造成老百姓越来越穷。由于皇室及群臣的极力反对,王安石多次上书宋神宗,要求解除宰相职务。但王安石坚决不答应,要求到外地任官,并推荐韩绛为宰相,吕惠卿辅佐韩绛,坚持实施新法。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百科]
清末三大家,指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三人。清代的花鸟画、从乾隆以后,日趋衰退。在技法上尚能称雄的有任伯年、长干勾勒、师古而能创新意。吴昌硕、赵之谦别开近代绘画的新局面,他们致力以金石篆刻入画,又善诗工书,别开蹊径。他们都为中国艺术发展创造了空间。
在山清水秀的岔芒人山寨,每到夜晚,就会看到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在一起吹奏芒笛,就会听到一阵阵低沉而悠长的芒笛声,这是青年人在谈情说爱,这长长的芒笛,真可谓是“鸾凤和鸣”式的乐器。有时也男吹女唱,相和为乐。芒笛在岔芒人中世代相衍,流传不衰,许多幸福美满的...[百科]
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西汉时隶属于匈奴。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龟兹服从于汉。公元...
半坡文化,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从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
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百科]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各地以及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区,是在建国后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剧种,因其诞生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而得名,唱腔是以板腔体为主,兼用曲牌的综合体制,代表性剧目有《蓝河怨》、《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搬窑》以及《江姐》...[百科]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百科]
巨大的低音笙(左一为青年低音笙演奏者--邓潇潇)低音笙(二滴水)高58厘米~105厘米[百科]
р)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同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