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史
以后的明代诸帝多受朱元璋的影响,形成了明宫好佛道之风。
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任命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于是,由翰林官四人教习已习以为...
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阁)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一说大致产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始自李贤;另有从明仁宗时大学士初兼师保之官的杨士奇起算、从明成祖创建内阁时起算、从明世宗在位期间起算等说法。...
明朝廷很快便派出5万大军前去救援,日军受挫后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结束。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紧急调4万兵力赴朝迎敌,明朝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朝鲜李朝肃宗...
明治九元老是指日本明治维新后把持政权的九个寡头政治家。其活动时间为1892年到1940年。是1892-1940年间日本天皇重要国务的最高咨询者。1892年8月松方正义内阁辞职时,明治天皇召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县有朋咨询后继首相人选。为此制定的正式开始。
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
从1583年至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经历了32年战火磨炼的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八旗制度。1601年(明朝万历二十九年),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亦称“佐领”),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亦称“参领”),每五甲喇设一固山(gusa,即旗)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
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女真族(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年号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汗,标志着后金的迅速崛起强大。自此后金成为明王朝在东北的主要威胁力量。他即位后,继续扩张自己势力,日益加强与明王朝的对抗,为建立大清王朝打下了坚...
1435年明宣宗逝世,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在此后的80多年中,明朝经历了景帝、宪宗、孝宗、武宗等几任帝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弘治中兴”的繁荣局面;但英宗时期宦官王振擅权却为明代以后的政治生活留下了阴影,从英宗至明灭亡,明政府多...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
明代由于各级官府重视,官刻本盛行。监本即国子监刻本,其中南京国子监以其重印图籍最为著名。该画派的核心人物沈周和文徵明都是长洲人,吴县春秋时为吴王阖闾建都之地,又称“吴门”,故画派以“吴门”命名。在明代,吴门画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它...
明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出使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出使西洋共七次,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他精明能干,谦恭谨慎,勇于负责,被朱棣视为心腹。朱棣即帝位后,赐...
松锦之战以清军的全胜而告终,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洪承畴与祖大寿相继降清。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下令印制“大明宝钞”在民间通行。洪武初,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多为鼓铸的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刚刚建立的明王朝极端缺乏铜料,铜质货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此,朱元璋借鉴元代实行的纸币制度,印制“大明宝钞”与铜钱并行,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