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百科]
多朗热瓦普,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是“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百科]
巴拉曼,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皮。汉文史籍中曾译作巴拉满。它还有芦笛、芦管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尤以南疆和田、麦盖提、莎车,东疆鄯善、吐鲁番等地最为盛行。[百科]
达卜,维吾尔音乐的灵魂,在大部分的舞曲和民间歌曲中达卜是必不可少的。达卜音色清脆响亮,声音力度变化幅度较大,演奏技巧灵活多变,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节气氛的作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百科]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吴越国王钱镠(liú)之孙钱弘俶,遵循王祖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大的损失,避免生灵涂炭,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舍别归总,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980年,在评剧《杨三姐告状》中饰杨母,后该片被拍摄成电影。1986年,在六小龄童、徐少华主演电视剧《西游记》中饰车迟国王后。1988年,60岁的她首次登上春晚。1991年,凭《过年》中的“母亲”一角获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以及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年,...[百科]
也是一种维吾尔族打击弦鸣乐器名[百科]
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其中“达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或简称“达卜”。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百科]
马超军为: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和杨秋。
李吉甫在书中对节度使控制的府州,都标明该地归某某节度使管辖和该书度使管辖的范围,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削弱藩镇势力,维护全国统一的目的。韩愈不仅在散文方面卓有成就,在诗坛上也独树一帜。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以文为诗”。以文为诗和涉险猎奇构成了韩愈诗歌宏...
杨澄云传刘百川小罗汉和罗汉神打,既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刘百川得其精髓,身手非凡,尤其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易折断碗口粗的树杆,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故有“江南第一脚”之称。[百科]
阔诗乃依,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又称双管笛。[百科]
麦西来甫,维吾尔语中意为“集会”、“聚会”,是维吾尔族人民集取乐、品行教育、聚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按旧俗,麦西来甫一般都在农闲时举办。同村或同街的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在主持人的示意下,来宾首先享用丰盛的瓜果饭食,然后便开始歌舞与游戏活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