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为响应“大搞现代戏创作”的号召,杨华生、笑嘻嘻、张樵侬、沈一乐4位老滑稽艺术家以解放前上海底层市民的艰苦生活为素材,写就了轰动一时的《七十二家房客》,从此在观众心目中,“七十二家房客”成了住房狭小的代名词。1978年,重新在沪登台,并吸收了王汝刚等当时年轻一代的演员加盟...[百科]
穆桂英挂帅,为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百科]
汉源自地名汉中,为了欲盖弥彰,掩盖先入秦者王之的盟词。
“多耶”,侗语音译,“多”为含有“唱”、“舞”等意义的多义词。“耶”为侗族民歌中集体边唱边舞的品种,“多耶”即“唱耶歌”。又称“踩歌堂”。“多耶”是“月也”(即寨与寨之间集体访问作客)的主要项目之一。唱时年轻人男女分队,列成圆圈,女队手牵手,男队手攀肩,边唱边摇晃而舞。女队先...[百科]
根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相扑读作xiāngpū。[百科]
冬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万物收敛,藏匿,由于天寒地冻,冬眠的昆虫和动物都藏入洞穴越冬了,人们一般也都不到田间劳动,要在家里“猫冬”;另一层含义是将秋天收割的庄稼“粮入仓、菜入窖”,做好保管工作,以备一冬天的食用。其实,立冬时节还有很多农事可做,如腌酸菜、酿造加工、春米等。这...[百科]
这个段子是单口,所以不光是台词,还要听马三立天津味的的旁白。[百科]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百科]
“剑道”一词的文献来源是《吴越春秋》。两汉时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炼铸造技术的交流往来。[百科]
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百科]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百科]
采用传统白描技法,以刀代笔,在竹簧上刻出各种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图案。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烟盒花等为主,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典雅古朴,是一种一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百科]
三曹中,曹植诗文创作最丰富,艺术成就也最高,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建安之杰”。曹植少年时随父出征,也曾有纵横沙场的雄心壮志,《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番报国激情和壮烈情怀溢于言表。但是曹植任才始气,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自武帝曹操死后,曹丕...
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百科]
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