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内容主要写张生与崔莺莺相恋并私订终身,后又将她遗弃的悲剧故事。元稹年轻时期亦曾有过类似张生那样一段经历,故后人多以为张生的原型为元稹本人。崔莺莺的原型则说法各异,无定论。直至现今,《西厢记》已成为中国许多传统剧种的传统剧目,家喻户晓。
朱元璋以猛治国,尤其是锦衣卫和廷杖的建立和实施,使许多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惨遭杀害,导致贤佞不分,遗害无穷。尽管如此,朱元璋仍可称为封建社会里有所作为的帝王和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衽了“洪武之治”。朱元璋在位31年,死时71岁,同月十六日葬于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同时,皇太...
从微氏家族的发展史中可看出周王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政策。西周中期,土地的个人私有制至少在贵族之间已经出现。
赵晓波,女,二人转演员、黑龙江省文联理事,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四大传承人之一,也是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的女二人转演员。[百科]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科]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百科]
三国时期主要的遗族势力有匈奴、乌桓、羌、氐、山越和南蛮。这些特殊的势力加入乱世的角逐,对三国格局起了微妙的影响作用。一个蛮族的实力要从其经济、政治基础、科技和武装上来衡量,都还不可能马上入主中原。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建安七子与曹氏父子一同开创了建安文学,在诗、赋、文上均有所成就。在文学创作上,他们摒弃了靡靡之音,主张以写实为主,生动的展现了时代的面貌。
同样,又因为他们的悄然逝去而留下了遗憾。时代的不公,历史的抉择,让人无法宣泄出心中那份对他们无限的依恋和惋惜之情。惟有用心的去聆听,耳边,会响起一首史诗般的英雄悲歌……
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百科]
范瑞娟(1924年1月6日-2017年2月17日),女,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出生,浙江新昌县黄泽镇(今属嵊州)人,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1938年春...[百科]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百科]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科]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壮剧又叫“壮戏”,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而...[百科]
木鼓舞,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