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战国策》(IntriguesoftheWarring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书籍]
引言我国自来法书与名画并称,千百年来,人无异议,法书是艺术的一种,已有定评,本文不更论列。本文所论述的只有三端:一.笔法,二.笔势,三.笔意。一向无论是书家的法书,或者是一般群众所写的字,都是使用毛笔的。中国的字,不单是有他的实用性一方面,而...[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太平经国书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太平经国书十一卷宋郑伯谦撰伯谦字节卿永嘉人官修职郎衢州府学教授王与之周礼订义首列宋代説周礼者四十五家伯谦为第三十一居黄度项安世之间盖宁宗理宗时人是书?挥周礼之义其曰太平经国书者取刘歆周公致...[书籍]
《中論》二卷,二十篇,補遺二篇。漢末徐幹撰。幹字偉長,北海人,鄴下七子之一也。嘉慶重修《一統志》:"徐幹墓,在濰縣東。"則吾之鄉先賢也。予嘗流寓濰城有年,竟未一聞之,愧何能已。今點校荀悅《申鑒》,兼及其書,取徐湘琳女史《中論校注》讀之,核以《四部叢刊》、《漢...[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天中记类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天中记六十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学问该博所着有学圃萱苏正杨集诸书皆别着于録此编见明史艺文志者六十卷今世传刻本止五十卷不加标目葢当时初刋未定之本此本共六十卷目次与明史相合则其完书也明人类书所列旧籍大都没其出处...[书籍]
○原序余咸亨之始著作东观,以三馀之瑕,阅五代之书。后与好事者谈,或以叙存录目,余搦管随记疏之,因而诠次,遂加题目,名曰五代新说,三十篇,分为两卷。梁高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逵),初为雍州刺史,举义兵。齐东昏侯立和帝,封梁王。受齐禅。魏叛臣侯景来降,以为...[书籍]
十国春秋自序古作史有二体曰编年曰纪传而纪传实创始于司马迁自史记暨前后汉书以迄辽金元史凡二十一部藏诸内府布之学省都邑亦云盛矣然古史于正统为特详至偏霸人物事实恒略而不备晋书仅列刘石慕容等于载记魏崔彦鸾譔十六国春秋以补之今虽残阙非全书而视...[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三绎史纪事本末类提要【臣】等谨案绎史一百六十卷国初马骕撰骕有左传事纬已著录是编纂录开辟至秦末之事首为世系图年表不入卷数次太古十卷次三代二十卷次春秋七十卷次战国五十卷次别录十卷仿袁枢纪事本末之例毎一事各立标题详其始末惟...[书籍]
《梁启超文集》作者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大政治家,大文豪,大学者,本世纪最大的悲剧人物。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恣肆汪洋,当时“一纸负行...[书籍]
史纠(明)朱明镐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史纠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史纠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昭芑太仓人是编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元史不甚置可否自言仿郑樵通志不敢删削唐...[书籍]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书籍]
茗史明万邦宁辑小引须头陀邦宁,谛观陆季疵《茶经》、蔡君谟《茶谱》,而采择收制之法,品泉嗜水之方咸备矣。后之高人韵士相继而说茗者,更加详焉。苏子瞻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言其媚也。程宣子云:香衔雪尺,秀起雷车,美其清也。苏廙著《十六汤》,造其玄也。然媚不如清,清不如玄,而茗之旨...[书籍]
在圣门曰小道,在史家曰方伎。顾所谓小道者,特视大学之道,位天地育万物为小焉耳。神圣作之于前,贤哲述之于后。李唐而降,斯道浸微。非实有至精至神,方可与斯之一境,胡为史册所载,代不数人,若仓公、扁鹊、华元化一流,则更无代兴而特起。江氏艮庭有云∶孔子圣无...[书籍]
—56)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省宿县)人。东汉立国之初,他一再上书请禁谶纬,几遭杀身之祸。桓谭著有《新论》一书,其主旨就是反对迷信思想。其书已失传,存有不少片断。王充对《新论》评价很高,说:“挟桓君山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书籍]
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莫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