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它的叙事从司马懿开始,到刘裕取代东晋为止,记载了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并用「载记」形式,兼叙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事蹟。晋书的修撰,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书籍]
《逸周书》本名《周书》,七十篇,实存五十九篇,内容涉及礼制、兵戎,有史事、有训诂,有政令、有说教等。《汉书。艺文志》著录名《周书》,今存五十九篇。因为《隋书。经籍志》误注为“汲冢书”,宋人李焘等考定汲冢未出《周书》,应为历代...[书籍]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本书原称唐书,后来为了区别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故称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到传三部分,共二百卷。还在后唐时期,就对旧唐书的修撰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书籍]
千顷堂书目明黄虞稷提要并序提要《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国朝黄虞稷撰。虞稷字俞邰,先世泉州人。崇祯末,流寓上元。书首自题曰闽人,不忘本也。所录皆明一代之书。经部分十一门,既以“四书”为一类,又以《论语》、《孟子》各为一类;又以说《大学》、《中...[书籍]
周书虽以周题名,实际上是记述从公元五三四年东、西魏分裂到五八一年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史。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向李渊(唐高祖)建议编写梁、陈、齐、周、隋五朝「正史」。他的意见被採纳,並指派了各史编写人员,但没有认真进行。六二九年(...[书籍]
魏书一百三十卷(如不分子卷,则是一百十四卷),内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兴亡史。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馀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採用编年体。太和十一年(公元四八七年),李彪参加修史...[书籍]
即在识小之徒,专门撰述细及名物象数,兼综条贯,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发明,可为游艺养心之一助。是以御极之初,即诏中外搜访遗书,并命儒臣校勘十三经、二十一史,遍布黉宫,嘉惠后学。复开馆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凡艺林承学之士所当户诵家弦者,即已荟萃略备...[书籍]
《非草书》一篇,专抨击草书。其时草书渐行,赵壹欲仍返于苍颉、史籀,此事势所不许。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书籍]
朱长文(1039年——1098年),宋代书法家。字伯原,自号灊溪隐夫。吴县(今属江苏)人。未冠举进士,著书不仕,名动京师。元祐中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元符初卒。《六经》皆有辩说,又著《吴郡图经续记》、《琴台志》、《乐圃余稿》和《墨池编》等书。《续...[书籍]
入地眼全书周兆熊序同里茂才万君仁村,好学士也。自失怙后,为买山计,读《礼》之暇,究心地理,本之形势以立其体,参之河洛以妙其用,非寻常言青乌者所能逮。庚辰,余乞假南旋为先大夫卜吉。延至家甫一岁,以丁内艰。服将聧,欲闭户为举子业,遂辞去。余每购得一山一址,犹资商榷焉。兹有辜託...[书籍]
《融堂四书管见》(宋)钱时撰序钱时卷一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卷二论语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卷三论语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卷四论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卷五论语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卷六论语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卷七论语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卷八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卷九论语阳货第十七微子...[书籍]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它所记载的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一补后汉书年表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宋熊方撰方字广居丰城人由上舍生官至右廸功郎权澧州司户叅军是书前有进表不着年月表中有皇帝陛下奋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仰稽圣功同符光武之语又有洒宸翰于九经永光庠序焕云章于八法冠絶钟王之...[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四书纂疏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四书纂疏二十八卷宋赵顺孙撰顺孙字格庵括苍人其父雷尝师事朱子门人滕璘故顺孙之学一本于朱子是书备引朱子之说以畅章句集注之旨所旁引者黄干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泳陈埴潘柄黄士毅真徳秀蔡...[书籍]
宋孝武帝时,官武陵太宋,后累迁至尚书令。入齐,转侍中,溢简穆。王僧虔是南朝齐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通文史,精音律。少即善书,得家传,工隶、行、草书。宋文帝刘义隆见其书素扇,遂感叹:“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宋孝武帝(刘骏)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