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
平拳五指卷屈握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任何指骨都不得凸出拳面(图1)。柳叶掌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2)。虎爪五指用力张开,第二、三节指骨弯曲,第一节指骨尽量向手背的一面伸张,使掌心凸(出图3)。
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从伏生受今文《尚书》。后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受太子(即景帝)的宠信,被称为“智囊”。他主张重农,又力主削弱诸王势力。景帝即位以后,晁错迁为内史,后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他因向景帝进《削藩策》而被藩王怨恨,是故七国借口“诛晁错,清君...[书籍]
光緒七年,任分巡臺灣道。時方議建省,多所擘劃。九年,中法戰起,沿海戒嚴;協士民辦團練、討軍實,力籌戰守。十年五且,督辦臺灣防務大臣劉銘傳至,自行經理臺北,而以臺南委璈。由於彼此不協,迄銘傳任巡撫,即檄撤任,並加嚴劾;十一年六月,奉旨革職拏問。後刑部奏請擬斬...[书籍]
在京会试的武举人奉命参加保卫京师的战斗,其时戚继光被任命为总旗牌官。这一事件深深激发了戚继光对北京防御的忧虑,这就成了他其后针对蓟北长城防御撰写《练兵实纪》这部军事著作的最早契机。“庚戌之变”后,戚继光根据蓟北长城防御的态势及蒙古军队的情况撰写了《备俺答策》,对当时的北京...[书籍]
列出雍正帝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利、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十大罪状。这么多的罪状,根本无资格当皇帝。三、指责雍正是用阴谋诡计而篡位的。因而天地不容,使天下“寒暑易序,五谷少成”,出现“山崩川竭,地暗天昏”。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反清愤忿,一触...[书籍]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书籍]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改任宣抚使,巡行辽东、山北诸郡,对不法官吏多有惩处。大德九年,入朝为集贤殿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他针对时弊,上书陈十事,主张整顿朝政,任用贤良,杜绝私门,剔除奸蠹。元成宗去世后,朝中展开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刘敏中从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力争...[书籍]
「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赵慎畛奏」移会一九、兵部「为内阁抄出本部议覆闽浙总督赵慎畛奏」移会二○、兵部「为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孙尔准奏」移会二一、户部月终册一、署理闽浙总督宜兆熊残题本镇守福州等处将军世袭阿思哈尼哈番署理福建浙江总督印务臣宜兆熊谨题为题明事:据署福建布政司事兴泉道副使陶范详...[书籍]
新官轨范(明)不着撰人●目录体立为政事情●新官轨范体立为政事情◆体立为政事情新官未任之先不可安歇官民之家或公馆庙庵等处暂为择日到任不惹嫌疑一预先分付礼房吏唤取平昔惯作礼生生员亲自分付开写到任仪注手本预先窥视如此到任行礼不致差错一择定到任日期...[书籍]
务各殚忠尽职,洁已爱民,任怨任劳,不得辞避。天下利弊,必以上闻。朝廷德意,期於下究。庶政举民安,早臻平治。凡我军民,宜仰体朕心,务本兴行,乐业安生,以迓休宁之庆。政在养民,敢虚天地生成之德?当时亲政,恒念祖宗爱月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是年又谕吏部等衙门曰:“...[书籍]
臣】王图炳【臣】魏廷珍日讲官起居注提督湖北学政翰林院修撰加一级【臣】于振署理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加一级【臣】励宗万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加一级【臣】戴瀚翰林院编修【臣】杨炳武英殿总裁经筵讲官工部左侍郎加一级【臣】吴士玉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一级【臣】张廷璐翰林...[书籍]
骆驼经清童华撰驼马属细头修颈高峰长足以其能负橐故曰橐驼亦曰骆驼驼寿可四十岁有牙无齿三岁生二牙即能任负至六牙而止十五六岁而牙齐此后渐摩渐平渐短而已善相驼者莫能定其确实岁数也老则力衰不能任重行远雄驼于六牙之外有虎牙二细而锐蹁驼亦时有之驼日行六七十里急行可三四百里马不能...[书籍]
故事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出任闽清知县,接连破获大案,与兵部尚书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争,后又升为湖广总督,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着重歌颂了林则徐为国为民勇于任事、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书籍]
议设徽宁池太安庆五府广德一州经制兵马钱粮文册13议设苏松常镇四府经制兵马钱粮文册14议设苏松常镇四府兵马钱粮经制事揭帖15旱灾异常乱形已着冒死恳留漕米以支旦夕事题本16传奉事题本17庆贺长至节事揭帖18恭陈湖南湖北情形并议分驻剿御事宜事题本19镇臣防剿玩忽养寇贻害谨请敕部覆议事题本20楚省藩司关...[书籍]
值英人犯江浙,莅任数日,即赴上海防堵,练兵简械,力持镇静,敌知避去,后遂逞志于浙省,督臣裕谦死难,命署两江总督。公以身膺重任,无敢暇逸,昼治官司,夜辄出巡河干,阅视诸军,因劳疾作,请开缺,卒于家。公扬历中外垂四十年。居官之馀,不废著述。于经:有《论语旁证》二十卷,...[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