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清陈念祖序古之长吏。与民相亲。饥为之食。寒为之衣。水旱疾疫。为之医药而调剂之。用能循绩丕懋。仁闻远覃。长乐陈修园孝廉。精轩岐术。作令三辅。适大水奉檄勘灾恒山。出其方。试而辄效。嗣丁丙艰旋里。读礼之暇。因刊时方歌括。时方妙用二书。夫上...[书籍]
医效秘传清·叶桂述吴金寿校公元1831年伤寒温病著作。三卷。原题清·叶桂述,吴金寿校。本书或有人认为是托名的著作。刊于1831年。前二卷以辨析伤寒及伤寒诸证为主,兼论多种温病,俾伤寒温病之辨当有所遵循。并补入《温热论》;卷三列述阴阳升降之理,切脉审证之要;书末附#$...[书籍]
医灯续焰清·潘楫公元1644-1911年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合潘氏业...[书籍]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风在外,故阳脉浮;卫气有邪,则不能护营,故阴脉弱。阳浮者,热自发。风为阳邪,故发热,桂枝之辛以散之。阴弱者,汗自出。芍药之酸以收之,甘草之甘以缓之。啬啬恶寒,淅淅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者,但恶寒甚轻,非若中寒及阴经之甚也。[书籍]
医旨绪余清孙一奎叙医之为道,岂眇小乎哉!陶铸天地,和顺阴阳,宣节气化,措民物而置安全,其效与粒食蒸民者同功。而其立言秘旨,可等洁净精微之蕴。脱若性非霁哲,养非深邃,蕴积非以岁年,与夫受衷非慈祥长浓,则无能窥阃奥以观其妙,调瘥疠,回夭札,而登之康宁黄发也。世之业是术...[书籍]
《尚论篇》是《伤寒论注十人书》系列之一,为医家经典之作。全称《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凡8卷,分前后两篇。前4卷为《尚论编》,详论伤寒六经证治,后4卷为《尚论后编》,推广春温、夏秋暑湿热病,以及温病症治方...[书籍]
卷之上神农百草虑牺九针郭玉诊手文挚见心王遂炼石安期置金禹见犹浅信识未深淳于事杨长桑授鹊竘医肿背仰愈软脚史脱治疸赵泉疗虐陈不读书范曾卖药凤纲不老能嗣延年方庆百中胤宗十全嗣明十万道恭三千承祖时称徐敏代传显识孕男徽诊怀女延禧炙螫医和辨蛊张苗烝桃伯宗移树僧垣通洽裴...[书籍]
太平圣惠方宋·淳化三年王怀隐、陈昭遇等公元992年作者简介:王怀隐,河南商丘人,初为道士,精医药,住京城建隆观,太宗即位前,怀隐以汤剂治疗之。太平兴国(公元976)初,奉宋太宗诏还俗,充任尚药奉御,为皇室医药保健服务,后晋升为翰林医官使。太平兴国三年(公...[书籍]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书籍]
外台秘要方唐·天宝十一年王焘公元752年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40卷。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书籍]
小品方东晋·陈延之公元454-473年方书名。又名《经方小品》。十二卷。东晋·陈延之撰。约撰于公元454-473年。卷首自序、总目、卷一调治三焦、胸痹、胸胁及心腹胀满冷痛、下痢、咳嗽上气奔豚、水肿诸方;卷二治头面风、喉痛、暴厥、中风、狂妄噤痉、脚弱诸方,...[书籍]
本书主要以歌诀体裁论述多种病证的治疗经验。作者注重实践,不泥古说,文字浅近。是颇具特色的学医启蒙读物。由于见证即录,未经条理,故内容较为庞杂。现存石印本,又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书籍]
医学指归清赵术堂序余自服官以来,三令兴化,每接士大夫,必询其人之孝友者及仁浓端谨者,期以为风俗倡。又以其地数有水患,人多病湿,思得良医起其病,众咸以双湖赵君对。已而因微疾,见其人恂恂然恭且谨。及其论脉络分寸,如洞见五脏结,冠一时歧黄家。乃知君故高邮人,家于...[书籍]
医暇卮言清程林吴序余友程子云来,学裕雕龙,品高立鹤。少有班扬之誉,未展其才,长闻庄老之言,独知其义。所由望隆江左,萃拔汝南者矣。尔乃有术如岐,息流含气,得经于扁,名动诸侯。通《金匮》之秘文,着银丸之妙谛。疾无常异,煮一枕而咸瘥。人有寒温,试五炉而胥效。又仰通于鸿术,将大拯...[书籍]
婴儿论清周士祢序辨初生脉证并治第一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辨发惊脉证并治第三辨疮疹脉症并治第四辨疳病脉证并治第五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辨中焦病脉证并治第七辨下焦病脉证并治第八附录护养序人之所爱。莫有过爱子者也。而受之至。不能无所忧。忧之至。莫有过忧其疾者也。唯其疾是忧。不知所以除...[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