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籍]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时,王劭已撰成《隋书》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齐、梁、陈、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书籍]
提要《新本鄭氏周易》三卷,國朝恵棟編。棟字定宇,長洲人。初王應麟輯鄭元易註一卷,其後人附刻玉海之末,雖殘章斷句,尚頗見漢學之崖畧。於經籍頗為有功,然皆不著所出之書,又次序先後間與經文不應,亦有遺漏未載者。棟因其舊本重為補正,凡應麟書所已載者,一一考求原本,註其出自某書。明...[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礼书礼类五【通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礼书一百五十巻宋陈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师友谈记称其许少张榜登科又称其元祐七年进礼图仪礼注除馆阁校勘明年用为太常博士赐绯衣不旬余而卒又称其仕宦二十七年止于宣义郎宋史则作官至秘书省正字然晁公...[书籍]
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各朝史。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着手编撰,但历时数年,没有成书。六二九年(贞观三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纪知其务」,並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籍]
宋书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八十卷,梁沈约撰。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三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第二年,当时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和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两地起兵,推翻桓玄,名义上恢复晋朝的统治,实际上掌握了...[书籍]
一、创作论书唐氏六家书后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书籍]
丰坊,明代嘉靖年间书法家。字人翁,又字存礼,更名道生,号南禺外史。浙江鄞人。官至吏部考功主事。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以及明,靡不兼通,盖工于执笔者也。然坊平生好作伪书,至今为世厉垢。《书诀》,弇州四部稿作。笔诀。是编皆论...[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书仪目录礼类六【杂礼书之属】卷一表奏公文私书家书卷二冠仪卷三防仪上卷四防仪下卷五丧仪一卷六丧仪二卷七丧仪三卷八丧仪四卷九丧仪五卷十丧仪六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书仪礼类六【杂礼书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书籍]
农书宋陈敷提要农书序卷上卷中卷下后序跋蚕书提要《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卷,此书影宋抄木,题曰陈旉撰。《宋史艺文志》亦同。陈振孙《书录解题》作西山隐居全真子陈雱撰,未详何人。《永乐大典》所载则作陈敷。考汉郊祀歌朱明旉与,颜师...[书籍]
书断列传第一: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汲冢书、李斯、萧何、蔡邕、崔援、张芝、张昶、刘德升、师且官、梁鹄、左伯、胡昭、钟繇、钟会、韦诞。古文:按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书籍]
《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书籍]
乾(卦一)——吉人自有天象【原文】(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初九(3):潜龙勿用(4)。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5)。九三:君子终日乾乾(6),夕惕若厉,无咎(7)。九四:或跃在渊,无咎(8)。九五:飞龙(9)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10)。用九(11):见群龙无首(1...[书籍]
○过秦上(事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书籍]
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职称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择地之明证。《汉书。艺文志。形法家》始以宫宅地形与相人、相物之书并列,则其术自汉始萌,然尚未专言葬法也。《後汉书。袁安传》,载安父没,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当世为上公,安从之,故累世贵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