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國志二十七卷,題名宋葉隆禮撰,是迄今為止記載遼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較早、比較有系統的一部史書,它比元代官修的遼史約早百年,又是官修遼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契丹國志又稱契丹志或遼志,體裁不完備與遼史相同,卷首有一進書表,一初興本末,一世系圖,一九主...[书籍]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明·熊大木撰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精忠传》)版本:明代小说。七十五回。作者:题熊大木撰。内...[书籍]
一、各本序跋宋本序跋明嘉靖甲申傅太平刻本序明萬曆甲戌顏嗣慎刻本序跋明程榮漢魏叢書本序跋及其他清康熙五十八年朱軾評點本序清雍正二年黃叔琳刻顏氏家訓節鈔本序清乾隆五十四年盧文弨刻抱經堂叢書本序跋及其他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卷十六書盧抱經刻顏氏家訓注本後清文津...[书籍]
臣等謹案絜齭毛詩經筵講義宋袁燮撰燮字和叔慶元府鄞縣人絜齭其自號也登適士第調江隂尉歴官寳文閣直寃士諡正玦事蹟詳具宋史本傳燮素尚名節寃有體用嘉猷讜論無不卓然可紀所著文集巳經散佚今從永樂大典中裒輯為二十四卷别著録集部中此書乃其為崇政殿説書時撰適之本宋...[书籍]
视唐宋二志之糅乱,特为清晰,体例可云最善。惟《制举》一门可以不立。明以八比取士,工是技者隶首不能穷其数。即一日之中,伸纸搦管而作者,不知其几亿万篇。其不久而化为故纸败烬者,又不知其几亿万篇。其生其灭,如烟云之变现、泡沫之聚散。虞稷乃徒据所见而列之,不亦傎耶?每类之末,各附...[书籍]
晁氏所見者,特宋時轉寫之本,而翻以為近古,亦未之考矣。予家藏石刻道德經凡五本,惟明皇御注本及此本,皆分道經、德經為二,蓋漢、魏以來篇目如此。而此本為初唐所刻,字句與他本多異。如「無」作「无」,「愈」作「俞」,「芸」作「云」,「譽」作「豫」,「荒」作「忙」,「佐」作「作」,...[书籍]
他的生平,附見兩唐書其孫張薦傳中,莫休符桂林風土地和劉肅大唐新語也有所記載。朝野僉載中,還保存了一些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的材料,可補兩唐書之不足。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除朝野僉載外,尚有龍筋鳳髓判及游仙窟。朝野僉載主要記載武后一朝的事跡,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酷吏的陰...[书籍]
入《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简稱為《長編》)於哲宗紹聖四年直至現存末卷,除考異中注明引用《曾布日錄》外,對照其文字,尚可見大量記載直接錄自本書。由於本書是《長編》的原始史料,故本書亦可用以校《長編》。陳振孫《直齋書...[书籍]
五百年後,南宋文人羅大經取其詩意作為書名,寫了一部頗有名氣的筆記,這就是鶴林玉露。羅大經字景綸,廬陵(今江西吉水縣)人。生平事跡不詳,我們祇知道他大約生於宋寧宗慶元初年,卒於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後。少年時曾就讀於太學,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鄉試中舉,寶慶二...[书籍]
本書(三冊四二一面二五二、六○○字)凡十卷,周元文纂輯;通稱「周志」。元文字洛書,遼左金州人;監生。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延平知府調補臺灣。秩滿,陞湖南辰沅靖道。「府志」之重修,初倡於鳳山知縣宋永清,延教諭施士嶽董其事;至五十一年,元文乃修而輯之,於是乎成。此...[书籍]
本書(三冊四二一面二五二、六○○字)凡十卷,周元文纂輯;通稱「周志」。元文字洛書,遼左金州人;監生。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延平知府調補臺灣。秩滿,陞湖南辰沅靖道。「府志」之重修,初倡於鳳山知縣宋永清,延教諭施士嶽董其事;至五十一年,元文乃修而輯之,於是乎成。此...[书籍]
臣等謹按包孝肅奏議十巻宋包拯撰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進士厯官御史中丞知開封府終禮部侍郎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諡孝肅事迹具宋史本傳案宋志載拯奏議十五巻今此本為拯門人張田所編自應詔至求退分三十門止有十巻田序亦稱十巻與史志不同然宋志顛倒悖謬為自來...[书籍]
本書(一冊八五面五一、○○○字)不分卷,不著撰人。書載天妃誕降本傳及其後「顯聖」事蹟,為研究民俗學資料之一種。所謂「天妃」,福建莆田湄洲嶼林氏女也;誕生於宋建隆元年(父官都巡,名愿;一說名惟愨)。由於後來歷代君主、大臣奉為護航之神,敕對賜號,於是沿海各地莫...[书籍]
此書既遍該眾典,以教一切,故以學而為先也。」按:法言象論語,故亦以學行為首矣。十三篇皆取篇首語二字為標目。法言〔疏〕治平本題「揚子法言」,在「學行卷第一」之上。按:論衡案書云:「董仲舒著書不稱子者,意殆自謂過諸子也。」子雲自序云:「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大...[书籍]
序梁劉彥和文心雕龍乙書,自隋書經籍志初見著錄後,原本久佚,唐寫本殘,元至正本僅見於何焯?語、及孫貽讓禮札迻中所引黃丕烈校本。明以後,有弘治嘉靖萬曆諸刻,傳本始盛於世。至於何義門所謂據宋本校勘者,乃誤於明錢功甫之一言,未足信也。蓋錢氏自稱所得阮華山宋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