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补註
與「臺灣割據志」較,同者皆用編年體,並註明資料出處,又皆附以考異式之自註。異者則「割據志」以中國紀元為主,下附日本紀元;「鄭氏紀事」改以日本紀元為主,下附中國紀元。此外,如「割據志」述及臺灣與先住民習俗,又述及康熙末年朱一貴之變;而本書皆未見。再,「割據志」敘事蕪...[书籍]
陶岳,字介立,一云字舜咨。宋永州祁陽(今湖南祁陽)人。太平興國五年(980)登第,一云雍熙二年(985)登第。岳曾為密州幕,又歷端、賓等五州郡守,累官太常博士,尚書職方員外郎,贈刑部侍郎。岳知賓州在乾興壬戌年(1022),其卒年當不得早於此年。為官有清名,端州人言前後太守不求硯者,惟包拯及岳二人...[书籍]
卷一述人体要穴、正骨器械、骨度及脉诀;卷二述治伤三十六则,是治金疮之理论及身体各部伤科疾病方法;卷三治伤汤头歌括;卷四选录各家伤科要方及急救良方。全书简明实用,其中并载有杨木接骨法治愈骨折骨不连续之经验,尤为难得。[书籍]
李肇,唐代文學家。其生平不詳。唐憲宗元和時期任左司郎中、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因柏耆事件,貶官將作少監。熟悉掌故,留心藝文。著有《唐國史補》、《翰林志》。[书籍]
在「嘉義縣城」項下,註有「乾隆二十九年以前志載已詳,毋庸重錄」字樣;其餘諸「以官」目,亦有類此附註。按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修至乾隆二十九年止,此冊似為繼續纂修「府志」而采訪;如證以道光九年至十年間臺灣知府鄧傳安「彰化縣界外獅頭社潭中湧現小山記」末有「會余將有修「...[书籍]
或云,力出切,后語註。鮑本周人。〔三〕姚本續:齊宣王,后語。鮑本閔。正曰:大事記云,姚氏考春秋后語,周顯王、齊宣王也。今附載於顯王三十三年宋太丘社亡之前。〔四〕鮑本「為」作「於」。○〔五〕姚本劉、曾、集,一作「畫」,錢作「盡」。鮑本盡其心思。〔六〕鮑本計,猶謀。〔七〕鮑本...[书籍]
又名《雷公炮制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原题李杲编辑。本书卷首有“元山道人”的原叙一篇,自称为本书的作者,但无年月。实不知为何人何时之作。[书籍]
「海音詩」成於二年間,每首均有自註。首章註云:『壬子(咸豐二年)夏秋之間,臥病連月,不出戶庭;海吼時來,助以颱颶,鬱勃號怒,臺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尋聲響答韻之;曰「海音」』。「臺灣雜詠合刻」計有王凱泰「臺灣雜詠」三十二首及「續詠」十二首,統為七絕;馬清樞「臺陽...[书籍]
余因语局中诸君子曰:“朱竹垞太史题杨仲良《长编纪事本末》,云《长编》所佚,具见杨书,以杨书补《长编》,而李书可全,杨书之所阙,又以《长编》补之,而杨书亦可全。此论实获我心。诸君子能用斯言,以杨书补《长编》,使数百年俄空之书,复得完善,非读史者一快事乎?”诸...[书籍]
所集官印,共分四大類,計有印十八顆、關防一百二十五顆、鈐記十八顆及戳記二顆;並在各印底下,刊註印文。從此種官印,可以窺見當時一部分機關之性質或其特定任務。[书籍]
臣等謹按包孝肅奏議十巻宋包拯撰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天聖五年進士厯官御史中丞知開封府終禮部侍郎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諡孝肅事迹具宋史本傳案宋志載拯奏議十五巻今此本為拯門人張田所編自應詔至求退分三十門止有十巻田序亦稱十巻與史志不同然宋志顛倒悖謬為自來史家所未有不可援以為據殆誤衍五字歟惟是田...[书籍]
王氏遂以南朝全元起《内经训解》为依据,对《素问》进行了编次注释,并故曰次注,将其师旧藏之卷的七篇大论补入,并对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之处搜求经论,迁移补之;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旨趣,加以阐明。[书籍]
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辞海》89年版)———————————————————————————————————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书籍]
書中所有地名(包括道里),並由鳥程沈垚加註,有裨省覽。[书籍]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题太白山见素子胡情迷。据自序当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参校版本:《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第十书之《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