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冊五五面三三、○○○字)不分卷,黃逢昶撰。逢昶字曉墀,湖南湘陰人。清光緒初,宦遊臺北。八年,嘗奉委至宜蘭催收臺北城捐。本書之作,當在此前後時。書中有文三篇,其目為「臺灣驅寇論」、「上岑宮保撫番稟稿」、「臺灣生熟番輿地考略」;另有「生番歌」、「熟番歌...[书籍]
《新唐書·藝文志》稱為宰相文昌之孫,則當為臨淄人。《學海類編》作東牟人,亦未詳所本。其厯仕始末不可考,惟據書首"結銜",知官京兆萬年縣尉。據書中稱“咸通十年”,知為懿宗時人而己。是書載嶺南風土,頗為賅備;而于物産,為尤詳,其徴引,亦極賅洽。如《淮南萬...[书籍]
今點校荀悅《申鑒》,兼及其書,取徐湘琳女史《中論校注》讀之,核以《四部叢刊》、《漢魏叢書》、《四庫全書》諸本,略及《羣書治要》、《意林》、《通典》、《類聚》所引,見其脫誤不一而足,《法象》篇原脫八字,《治要》有而未補,補遺《復三年喪》篇竟脫一十七字...[书籍]
本書(一冊一五八面九四、八○○字)凡十二卷,邵廷采撰。廷采字允斯,又字念魯;浙江餘姚諸生,述姚江之學。清康熙中,施琅將振旅臺灣,遇之西湖,相與縱談沿海要害;琅奇之,請與俱北;謝不行。或云二書草創未成,或云成即燬矣;實則兩書固在,至光緒閒始由邵武徐榦校刊行世...[书籍]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分三卷,與「閩海紀要」同為夏琳撰(見第一一種「閩海紀要」篇)。凡屬體裁、內容殆與「紀要」同,為紀述臺灣鄭氏之書;而且表裹一致,改以明朔紀年(並不另注清曆)。由於「易朔」,一反「紀要」,滿清人物,在職銜上改冠以「清」字;而對鄭氏,稱成...[书籍]
本書(一冊一五六面九三、六○○字)首載鄭亦鄒撰「鄭成功傳」(日本浪華木孔恭世肅校本),次錄「清史列傳」「鄭芝龍傳」、「清史稿」「鄭成功傳」及署名匪石撰「鄭成功傳」三種。另有兩附錄:一為「延平二王遺集」,一為「鄭延平王受明官爵考」。鄭著「鄭成功傳」(分上下兩卷)作者鄭亦鄒,...[书籍]
臧榮緒晉書輯說臧榮緒晉書卷一高祖宣帝太祖文帝世祖武帝孝惠帝孝懷帝元帝肅宗明帝孝宗穆帝廢帝海西公安帝臧榮緒晉書卷二天文志天裂天光天鳴虹彗星天狗枉矢白氣赤氣地理志禮志樂志職官志輿服志臧榮緒晉書卷三五行志童謠雨毛地生毛羽蟲之[书籍]
本書(一冊八三面四九、八○○字)集刊三種文獻:一為「鄭氏關係文書」,二為「石井本宗族譜」,三為「海外異傳」。所謂「鄭氏關係文書」,乃為日本前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市村讚次郎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夏在北京(今北平)紫禁城內閣東大庫檢出有關臺灣鄭氏之文書。今臺灣省...[书籍]
本書(一冊七四面四四、四○○字)不分卷,不著撰人。今據賴永祥先生所藏抄本排印,並加撰「卉言」。「弁言」首先說明此書係記臺灣林爽文事變及清軍平定之經過;繼云:『按林爽文起事於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迨五十三年二月莊大田被擒,其亂始平。本書不僅按日詳述亂事之發展與...[书籍]
本書(一冊九二面五五、二○○字)集刊有關清代臺灣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書院案底」二卷。碑文來源:一為日據時期前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編印「臺灣教育誌稿」所集三十六篇,一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臺灣中部古碑文集成」所集七篇。上述碑文大多見於府縣廳...[书籍]
遇奇書異帙。輒購求之。至傾貲罔恡。故學富而家日貧。幽憂抑鬱。惟典籍是適。雖至屢空。而搜誦不輟。其種績之富有自哉。太史公論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殆生之謂矣。使生遭際亨嘉。脫穎入彀。以自表見。則役役世途。惘焉白首矣。奚能周旋簡策。立言肆論。與俱著於無窮哉。若其所詘。乃...[书籍]
其後漸以强盛,自隋書始見于外國傳,唐宋二史並皆紀録。而朝貢不常至,故所載風土方物往往踈畧不備。元成宗元貞元年乙未,遣使招諭其國,達觀隨行。至大徳元年丁酉乃歸,首尾三年,諳悉其俗,因記所聞見為此書。凡四十則,文義頗為賅贍。惟第三十六則内記瀆倫神譴一事,不以為...[书籍]
本書(一冊八○面四八、○○○字)係據清嘉慶重修「一統志」選輯「臺灣府」部分而成,因名之曰「清一統志臺灣府」。書分二十四目,曰分野、建置沿革、形勢、風俗、城池、學校、戶口、田賦、山川、古蹟、關隘、津梁、隄堰、陵墓(明)、祠廟、寺觀、名宦(本朝)、人物(本朝)、流寓(...[书籍]
〔一六〕然自劉向、楊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一七〕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駰以為固之所言,世稱其當。〔一八〕雖時有紕繆,〔一九〕實勒成一家,〔二〇〕總其大較,〔二一〕信命世之宏才也。〔二二〕〔一〕索隱駰字龍駒...[书籍]
全書共九卷,內紀程、紀郵、紀詠、紀聞各二卷,紀文一卷。從這些文字裏,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愛國的歷史家,為了完成他的「國榷」這部著作,在搜集史料,考訂史實過程中是怎樣不避艱苦,辛勤勞動,同時也可以看到他作為一個明朝的亡國遺民,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思想。關於談遷這個人物的生平思...[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