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高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
高淹(531—564),字子邃,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四子,母穆氏。元象年间(538年—539年),封为平阳郡公,逐渐升迁到尚书左仆射。天保初年,晋升爵位为平阳王,历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大宁元年,迁太宰。其性沉稳,以宽厚称。河清三年,薨于晋阳,或云鸩终。
吕南公(约1047--1086),字次儒,简称南公。建昌军南城县丰义乡人(今江西黎川县裘坊乡一带)。北宋文学家。博涉丰富,书无不读,为文不喜缀缉陈言。熙宁中,(公元1073年左右)士方推崇王肃、马融、许慎之业,剽掠临摹之艺大行,独南公不能逐时好。一试礼闱不遇,遂...[人物]
高偃,字仲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高句丽族。北魏外戚大臣,渤海敬公高扬的儿子,文昭皇后高照容的哥哥,宣武帝元恪舅父,宣武皇后高英的父亲。太和十年,去世。正始年间,获赠安东将军、青州都督,谥号为庄。北魏外戚大臣
高翻(生卒年不详),字飞雀,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魏官员,殿中侍御史高谧的儿子。颇有才干气度,官至侍御中散,英年早逝。东魏元象年间,获假黄钺大将军、侍中、都督冀定洛瀛并肆燕恒云朔十州诸军事、太傅、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孝宣。北魏大臣
高世则(1080~1144),字仲贻,号无功,亳州蒙城(今属安徽省蒙城县)人,追封普安郡王高公纪之子,宣仁圣烈皇后侄孙。宋朝官员
高淯(536年~551年),字修延,勃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宗室大臣,东魏权臣、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八子,母为武明皇后娄昭君。高淯容貌美丽,幼有器望。元象年间,拜通直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封章武郡开国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保初年(550年),封...
吴公敏,生平不详。《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疑为吴公懋之误。公懋字敏功,莆田(今属福建)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曾以承议郎知泰州,官终朝请大夫(《莆阳比事》卷一、二、三)。[人物]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华夏族。东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生于赵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他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人物]
高履行(生卒年不详),名文敏,字履行,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太尉申国公高士廉长子。武德年间,门荫入仕,起家秦王(李世民)千牛备身。贞观初年,历任祠部郎中,迁滑州刺史。迎娶东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户部侍郎、卫尉卿,袭爵申国...
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庞德#$...[人物]
高固即高宣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高傒曾孙,本姓姜,齐太公后裔。「左传」宣五公年:「敬仲(高傒)生庄子,庄子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庄子及倾子皆不见於左传。」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高猛(483年~523年),字景略,小名豹儿,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魏外戚大臣,文昭皇后高照容的侄子,勃海静公高琨的儿子。迎娶长乐公主元瑛(孝文帝元宏之女),拜驸马都尉,授通直散骑常侍,袭封渤海郡公,历任夏州刺史、中书令、雍州刺...
高德素,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平阳靖翼王高淹之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其父高淹去世,高德素承袭平阳王的爵位。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