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史依弘(原名史敏),1972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溧阳市,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演员,工旦角。1982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班,习京剧武旦,受教于京剧演员张美娟。1986年,以《挡马》一剧参加上海戏曲武功电视大赛,获得二等奖。...
史可法史可法(1601-1645),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人物]
史文昌,号云麓(《吹剑录》)。[人物]
萧史,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汉朝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这段奇事,《东周列国志》上有“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详细记载。...
史疾,史疾为韩使楚,“贵虚”是对列子学说的概括,而“贵正”指的是列子的人格或凛然正气。《战国策》所载史疾说列子“贵正”.大概源于列子饥而不食郑相子阳所遗之粟的事。出自《战国策》中的人物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气度非凡,初为郡功曹。神麚四年(431年),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参修国记,教导太子。文明太后称制,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加号镇东将军。出为散骑常侍...[人物]
史一经,字研余,溧阳人。有《洮渔遗诗》。[人物]
史伯强,号虎囊(《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人物]
在梁封定襄侯,位东扬州刺史。后迁北兖州刺史。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围建康,台城失守,祗奔东魏,高澄令魏收等接见之,历位太子少傅,封清河郡公。北齐文宣帝天保初,授右光禄大夫。梁元帝平侯景,与齐通好,文宣帝欲放祗还梁。值西魏克江陵,遂留邺。卒。[人物]
史懋锦(1623-1698),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邑庠生。[人物]
史公亮,字少弼,自号云庄叟,眉山(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官成都府司户参军。有《云庄集》,已佚。事见《鹤山集》卷五二《史少弼云庄集序》。[人物]
史弥逊,字恭叔,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浚子。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清康熙《鄞县志》卷一○)。官萧山县主簿(《攻愧集》卷一○五《朝请大夫史君(浚)墓志铭》)。[人物]
史昌卿,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人物]
史台懋,字甸循,号半楼,合肥人。有《浮槎山馆诗集》。[人物]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