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祖丙,相传是商中宗祖乙的弟弟,被封于耿地,后人尊奉他为耿氏之祖,常摆设柿饼来纪念他商代耿国国君
外丙(前1642年-前1584年),商朝第二任天子,子姓,名胜,一作卜丙,商朝开国君主汤之子,汤的太子太丁因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为太子,汤病死后继位,是为外丙元年,伊尹摄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享年58岁,传位其弟仲壬。商朝第二位君主
商王武丁的诸妇(后妃)之一。商代卜辞所见武丁的配偶除了妇好(即母辛、妣辛)、妇嬕(妣癸)、妇妌(母戊、妣戊)之外,还有妇嫀、妇鼠等60多位,称为“诸妇”。妇妥是武丁的王妃之一,已为学者们所公认。商王武丁的诸妇(后妃)之一
甘盘,生卒年不详,中国商朝名臣,甘姓始祖之一。殷之贤臣,是当时全国有名的有道德者。商朝名臣,甘姓始祖之一。
小乙,姓子名敛,是中国商朝第22任国王。前任国王小辛之弟,首都设在殷,在位21年。死后由儿子武丁继位。商朝第22任国王
武庚,全名殷武庚,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为商纣王第三个儿子,兄长为殷郊、殷洪。商朝被推翻后,本来要被处斩,但周武王深明大义,饶了武庚,并封其为一方诸侯,世守本土,成为商祀唯一幸存的后人。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连写《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前两年,其作为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哥哥,纣王的伯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在位七十五年(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
文丁(生卒年月不详),《史记》作文丁,子姓,名托,商王武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共在位11年。武乙去世后,文丁继位。武乙时,西方的周族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文丁死后,其子帝乙继位。商朝第29位君主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国商朝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后任国王盘庚之兄,定都于奄。《今本竹书纪年》称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商朝第十九位国王
徐商大中十三年,中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不久改知制诰,转郎中,会昌三年(843年)充翰林学士,后拜中书舍人,累官山南东道(今湖北西北部)节度使。入京为御史大夫。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拜河中节度使。咸通初年,担任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迁兵部尚书...[人物]
祖乙,生卒年不详,亦称且乙,子姓,名滕(一作胜),商王河亶甲之子,商朝第十三任君主。河亶甲死后,祖乙继任君主之位。祖乙在位19年去世,庙号中宗,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死后由其子祖辛继位。祖乙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
早周先公之一,商朝末年周族首领。季历年小即显才德,颇得古公亶父的器重。于是季历之兄太伯、仲雍便逃奔江南,建立吴国,以便季历立为储君,再传位于昌。季历继位后,遵循古公亶父之法,笃行仁义,诸侯归顺。同时,加强与商的政治互信,入朝商王武乙,受到赏赐。季历随后对西...
雍己,姓子,名密,中国商朝君主之一。前任君王太庚之子,小甲之弟、太戊之兄。继小甲之后为国君。据甲骨文周祭卜辞,断定他定都于亳。雍己在位时荒废政事,导致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其弟太戊即位。《太平御览》引《史记》、今本《竹书纪年》雍己在位12年,《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