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后即以“登贤书”借称乡试考中,成为举人。语出《周礼.地官.乡大夫》:“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宋张榘《贺新凉.次拙逸刘直孺维扬客中韵》词:“藻黼皇猷君能事,况贤书两度登天府。”明廖自升《山堂肆考序》:“彭先生少习举业,...
宋徽宗瘦金书作品瘦金书亦称瘦金体或瘦筋书,亦有鹤体的雅称,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所创。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自成一家,自号“瘦金书”。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宋徽宗流传...
记者昨天获悉,上昆整体搬回原址后将恢复“周周演”,整修一新的兰馨舞台将期待与昆曲戏迷朋友的故地重逢。上昆团长史建说,今年计划演出120多场,其中,重新投入使用的兰馨舞台将承载起重要任务,下半年起恢复“周周演”。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
唐初书法家的代表是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3人。虞世南,曾受业于隋代智永,被认为是王羲之的正统传派。另有薛稷,师法褚遂良,曾同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家,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因此上行下效,研习王书成为一时风尚。其书法俊拔刚健,被认为是二王草书典型传派,传...
唐初书法家的代表是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3人。虞世南,曾受业于隋代智永,被认为是王羲之的正统传派。另有薛稷,师法褚遂良,曾同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家,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因此上行下效,研习王书成为一时风尚。其书法俊拔刚健,被认为是二王草书典型传派,传...
书鼓,鼓中形制较小者。鼓身呈扁圆形,鼓框用硬质木料制作,两面蒙以牛皮。鼓身四周髹朱漆。鼓面直径22—30厘米,鼓身高8—8.5厘米。发音较小堂鼓低,但很响亮。专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书鼓置于竹制鼓架的编绳上,...
前者的主体是书法,后者的主体是历史。前者围绕“书法”这一核心,就书法本体语言所延泛的文化、社会、思想等因素进行陈述。后者的核心则是书法与时代的关系重构的问题,以此确定书法的时代文化身份。一部完整的书法史正是在二者的交互、回应甚至冲突...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书同文字”。小篆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主要用于官方文书、刻石、刻符等。其他刻石都为后代摹刻,已失原貌。但有的字仍保留篆书的结构,是篆隶递变中的古隶。相传秦始皇巡游各地的刻石均由李斯书写。其篆书...
明朝历代帝王,大都热爱书法,因此,刻帖的风气,大大超过以往。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明初书法的繁荣,以及台阁体的风行,是由于统治者大力干预的结果。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
由于这套编钟具有商周编钟一钟发两音的特性,其中部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从而证实了先秦文献关于旋宫记载的可靠。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但这种充分体现单音音乐旋律美感的律制一直延续至今。
名家书法和民间书法构成了中国书法传统的两大系列。这种补充关系决定了它们为后人所提供的借鉴作用也是互补的。清代碑帖之争的结果改变了后期帖学的偏狭和僵化,使中国书法艺术从媚弱走向雄强,从衰飒走向繁荣。然而,我觉得就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书法来说,矛盾...
又,李煜作大字能卷帛为笔,世称“摄襟书”。有行草《入其国帖》传世。郑文宝以徐铉摹本《峄山刻石》重刻于长安。1023天圣元年林逋(君复)书《杂诗卷》。曾巩集古今书刻为《金石录》五百余卷。1041—1048庆历时周越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撰《书苑》...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草、一笔书、飞白书等。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
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此件草书轴为其代表风格,现藏上海博物馆。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此作品高104.4厘米,宽54.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居于扬州八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