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简介正月十六这天,鄂伦春人用锅底灰抹在脸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保平安。这天,不论男女老少,两手抹上锅底灰,走家串户相互抹脸。随后,青年人走出家门以抹黑的方式互相祝福。各家大人孩子把锅底灰用水或油搅拌,见到人就往脸上涂抹,这是为了赶鬼怯邪,鬼见到人脸黑就...
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4.炮龙节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宾阳会举行炮龙节,也是一大民俗之一。专家介绍,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有迎春纳福之意。旧时的各类元宵庆...
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
从前寺院僧人在山区伐木之余,百无聊赖之际,便安排节日去游山玩水,渐渐传入民间,演变成今天的藏族浪山节。由于藏族人的先辈都是游牧生活,人们对草原有着深厚的倦恋和情感。浪山节期间,甘南州的事、企业单位都要放一周假,欢渡浪山节。藏族群众按传统习俗,几家相约,或以部落、村...
“吃年”期间,苗族男男女女着节日盛装,备好丰盛的饭菜款待亲朋好友。同时苗寨还要举行踩鼓、跑马、斗牛、打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男方返家后,即派媒人到女方家正式商定婚期。节日庆祝活动一般进行三天,也有十天到十五天的。有的地区则认为十月午日是传统的嫁娶吉日...
撒蚕花当为撒帐习俗的衍变,带有蚕乡地区特色。经蚕肚肠经作动词,有织之意。举行仪式时,喜娘并唱《经蚕肚肠》民歌,歌词有从第一转至第十转的祝词,缠绵回环,甚具祝福之情。桐乡称此种习俗为“讨蚕花”,扯丝绵时亲属唱“讨蚕花”民歌。死者入硷前,亲属绕遗体三圈,口中念念有词,...
伊历10月1日开斋,举行庆祝活动,称为开斋节,或称“尔德节”。伊斯兰教信徒过这个节日是为了表示对安拉的恭敬顺从,效法依布拉欣,随时为主献出一切。在东乡,阿舒拉节主要是妇女儿童们聚会的节日,每年由各家主妇轮流操办。粮食节东乡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的...
在铁锅传入之前,佤族多用竹筒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数分食,一次平均分完。佤族人也有饮浓茶的习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佤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财产多由幼子继承,女儿没有继承权。佤族实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
关于公历1月1日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元旦又被称为“新年”,指每年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定节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
龙舟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放龙舟的房子形长廓,称“龙舟棚”。经过实地测量十三个寨子的“龙舟棚”,长短高矮几乎相等。苗语称为“嘎纽”,即鼓主之意,俗称为“鼓头”。“鼓头”是由其共有...
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除酩流酒之外,还有互助白酒,如互助头曲、互助特曲、互助大曲、青稞液等多种。土族民族使用的餐、饮具,过去多用铜茶壶、生铁锅、木碗等,今已被铝制品代替,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土族许多节日$#...
砍火星节,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是万盛区境红头苗的两大群众性传统节庆之一,历史悠久。砍火星在苗语里叫“若琐”,是苗族同胞在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庆祝丰收、消除灾难的一种神圣习俗。活动举行时间各家不一,但通常在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其中一个仪式是喝特制的合欢...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关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重阳...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节日风俗阴历年历来是朝鲜人民和东方其他一些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祭祀与游戏在朝鲜族中,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此外,每个家庭还会准备蜜糯油果、桂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