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上墓”,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前的寒食节,正式将祭扫定为“常礼”。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后10天,有的是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扫墓。清...
清明这日,各地还有一些食俗。通常,清明节早上吃鸡蛋、单饼,喝麦仁、玉米仁或高粱米稀饭。在农村,这天则常用小米饭、豆饼、干饭喂马、骡、牛、驴等大牲畜,以镐赏其一年的辛劳,故有“打一千,骂一万,清明节管顿饭”之说。泉州清明节的食俗是吃“润饼菜”和“...
清明时节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清明时节,正值气候逐渐转暖之时,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之阳气生发。悲伤有度预防高血压人体内的肝气随着春季日渐深远而感觉愈加旺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高峰。高血压病在此季更易高发,此病对...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与端午节、...
巫维清,女,四川省成都市人,生于1938年1月。1956年8月参加广元县川剧团工作,拜师曾玲莉,学习演员,1959年调入乐队从事帮腔工作,1977年传统戏恢复演出,又从事演员工作,主攻青衣、正旦、老旦。国家三级演员,1994年7月退休。巫维清主要演出剧目有《不是小事情》、《炉火炼红心》、...
(二)王维被称为“诗佛”,其山水诗禅意高妙,以禅思入画景,赋予自然山水以性灵,集中体现出禅宗思想之审美趣味,这主要表现为幽深清远。幽深清远,首先表现为盎然的静趣。幽深清远,表现的是盎然的静趣,淡雅平淡,也表现为冷寂凄清的清冷美感和超然...
演员在舞台上只有达到“艺术清醒”,才能把最精湛的技艺、美感和神韵用“心”表现出来,传递到观众的“心”里。第一次艺术清醒:1986年4月2日至4日,我父亲带我弟兄为残疾人义演。艺术清醒虽然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应该就隐匿在天才的演员赋予灵性和智慧的五功五法之中。艺术#$$...
清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
每逢清明,政府为官吏放假。宋代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三日,“大学”放假三天,“武学”放假一天,以便师生扫墓郊游。此种风俗,至今不衰。现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的习俗仍保留着,只是扫墓的形式城乡差别较大。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祭墓,或称扫墓。秦以前已有祭墓之事...
清代戏服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清代长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两衩,皇族宗室开四衩。在清朝以开衩为贵。
刑淑清,女,1937年生,河南西峡人。1956年从艺,工青衣、花旦。登台之初即以俏丽的嗓音和清秀的扮相而大获赞誉。刑淑清在西安演出《王宝钏》曾被西安媒体称为“深山里的百灵鸟”。她的许多优秀唱段被省电台和中国唱片社录音或灌制成唱片,在宛属各地有巨大影响。现在市面上有...
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
挂众亲,常由清明会主持,以往一姓一族或一房各组织有清明会。在清明的前10天或5天由会负责人召集族人开祠堂祭祖,上始祖坟上挂亲,吃“清明酒”。但由于宗族观念日益淡薄,聚众挂亲者逐渐减少,多由一家一户上坟祭扫,多鸣放鞭炮以示隆重纪念。为缅怀革命先烈,机关、...
清明节这样一个节日里的古诗也不会少。——杜牧《清明》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杜牧《清明》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韩翃《寒食》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