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31日晚7:30,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创排的高甲戏《阿搭嫂》将在集美嘉庚路12号福南堂剧场上演,演出以“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厦门”为主题。《阿搭嫂》以文化人的责任和正义感,塑造了一位热心肠、爱管闲事、好打不平的闽南妇女形象。高甲戏《阿搭嫂》由厦门...
剑刃之华-中国兵器演变史,探析了中国兵器自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重点聚焦于剑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剑作为兵器的独特魅力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昨晚,纪念北京人艺成立六十周年的话剧《甲子园》在首都剧场开始第三轮演出。昨晚,在《甲子园》公演的同时,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也正在上演由邹静之编剧、任鸣执导的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曾经推出经典版、青春版等多个版本的《我爱桃花》此番给出了新的演出组合,由北京人...
明代服饰穿比甲的仕女。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其样式较后来的马甲要长。据说产生于元代,初为皇帝所服,后才普及于民间,转而成为一般妇女的服饰。从形象资料来看,元代妇女着比甲的确不太多。直到明代中叶,才形成一种风气,大多也是青年妇女所穿...
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
作者无疑把改编翻译又仅仅局限于编译范围之内,认为语篇层面的改编翻译就是编译。其实更有甚者就是对变译的怀疑,忽视与唾弃。
据曾成伟透露,目前,蜀派古琴已经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下来还将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他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或“三鼎甲”。程长庚辞世后,由他继任三庆班主。俞菊笙、杨月楼均曾受其教益。张二奎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只惜舞台生命不长,卒时仅46岁。
·甲苏彝族说唱艺术。流行于云南省南部彝族地区。甲苏即“唱书”的意思。在民间,逢年过节、婚丧祭祀、起房盖屋或男女社交都有甲苏的演唱活动。有一人或二人自弹自唱,或一人主唱、听众伴唱,或二人对唱、听众伴唱等多种形式。演唱者多为懂得彝文的“毕摩”,也有众多的民间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盐源县甲搓(甲措)是摩梭人在长期生产实践及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一种原始民间舞蹈,长期以来一直在泸沽湖及其周围地区广泛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与摩梭原始的宗教达巴教及生产、狩猎和战争等密切相关。甲搓即打跳舞或锅庄舞,“...
隋唐胄甲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
甲鱼200克,香菇20克,火腿22克,冬笋20克,蒜20克,葱10克,姜6克,盐2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味精1克,香油5克,油40克。香菇大的一破两开。
无疑是甲骨文字系统上下限时代的扩大和内涵的充实。是知章钰等人与罗氏“官喜同朝,游成莫逆,文洒燕乐”,为甲骨文书法乃受薰陶于罗氏,亦在1921年上半年,仅晚数月而已。王季烈所集,有四言6对,五言4对,六言4对,七言6对,八言4对,共24对。可见当时颇有一批文人学士,受启于甲...
龟甲占卜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是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339-1281年)殷商刻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
12月21日晚,由晋江市高甲戏剧团创作排练的高甲戏《闽南人·家》在连城县演艺中心上演。该戏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末民初,讲述了闽南人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漂洋过海出外打拼,以及闽南妇女在家乡守望爱情、亲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