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的主体是书法,后者的主体是历史。前者围绕“书法”这一核心,就书法本体语言所延泛的文化、社会、思想等因素进行陈述。后者的核心则是书法与时代的关系重构的问题,以此确定书法的时代文化身份。一部完整的书法史正是在二者的交互、回应甚至冲突...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书同文字”。小篆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主要用于官方文书、刻石、刻符等。其他刻石都为后代摹刻,已失原貌。但有的字仍保留篆书的结构,是篆隶递变中的古隶。相传秦始皇巡游各地的刻石均由李斯书写。其篆书...
明朝历代帝王,大都热爱书法,因此,刻帖的风气,大大超过以往。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明初书法的繁荣,以及台阁体的风行,是由于统治者大力干预的结果。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
名家书法和民间书法构成了中国书法传统的两大系列。这种补充关系决定了它们为后人所提供的借鉴作用也是互补的。清代碑帖之争的结果改变了后期帖学的偏狭和僵化,使中国书法艺术从媚弱走向雄强,从衰飒走向繁荣。然而,我觉得就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书法来说,矛盾...
音乐的美感特征《隋唐音乐文化》
隋萍萍,1970年出于安徽,八岁随父学习唢呐,12岁时获得全国少年民族乐器比赛一等奖。隋萍萍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严于律已、精益求精、刻苦求索,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被誉为“中华唢呐一枝花”。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草、一笔书、飞白书等。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
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此件草书轴为其代表风格,现藏上海博物馆。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此作品高104.4厘米,宽54.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晋人小楷、魏碑、隋碑、唐碑,均属楷书范畴。特别是唐碑中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对后世习书者影响极大,受到世人推崇。以上书论,均阐明从点画开始为习书的第一要义。浮鹅钩底部要平稳,钩的左部转角处和右部挑钩处一般的钩为方角形。带浮鹅...
隋代妇女装扮较朴素,妆饰没有多变的式样,崇尚简约之美。古代美女们比起现在流行的人体彩绘、指甲彩绘毫不逊色。颜色深浅,范围大小变化多样,有的染在双颊,有的满面涂红,有的兼晕眉眼。加上发型和服饰的多姿,更显华丽妩媚。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中国又走向统一。它们是境内外各民族乐舞汇合交流的成果。西凉是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之一,位于现在甘肃西北部。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其舞蹈“急转如风”,俗称“胡旋”。其中的歌舞节目大都来自民间,进入宫廷后则被定为“正声”。规模较小,...
隋、唐、五代的瓷器制作,总格局是“南青北白”。其它著名的产青瓷的窑场有瓯窑、婺州窑、岳州窑、长沙窑、邛窑等。而白瓷自南朝经隋,至唐代已十分成熟,邢窑产品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已到了堪与青瓷并驾齐驱的地步。《茶经》说邢窑白瓷“类雪”、“类银”,这是指细白瓷...
明代书法的渊源,一部分是继承晋、唐,但大都是从宋、元刻帖中汲取营养,还有一部分则是直接师徒传授。明初书坛,首推三宋,即宋克、宋璲、宋广。特别是宋克,在一篇作品中,往往草书、章草、小楷相互参杂,很有特色,而且处理得非常协调有趣,丝毫没有牵强的感觉。明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