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于北京东城建国门西南角的古观象台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从此,北京古观象台和台下西侧有了以紫微殿为主的建筑群,基本上具备今天所看到的规模和布局。烟草传入中国烟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16世纪传至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后期始传入中国。烟草传入中国大致通过南北两线...
整个陵区的规划继承了古代陵墓制度,规模相当宏大,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城垣,最外围的土城周长达14公里。明皇陵面北,陵墓位于土城南部。其章草书法上承元代书法家的余绪,使得魏晋以来的古章草书法得到复活和发展。宋广的笔法多取瘦劲,长于结势,用笔纵横奔放,如走龙蛇,真可谓...
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这种抛石机不过是在古代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改进、创新得更加先进、威力更加巨大。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属于上古汉语(old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考...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
考古学界把三星堆遗址第二期起连续几期文化遗存称为三星堆文化,其年代下限存在争议。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以及在1980年以后的多次发掘中,三星堆遗址考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根据三星堆遗址古...
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百科]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
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下走向分裂,除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还有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古时六横岛分为上庄和下庄两大岛屿,双屿港就在其中。明嘉靖年间海上走私商人王直(也叫汪直)联合倭寇盘踞于此,大肆走私货物,或者抢劫商、渔船。
大三弦,是蒙古、满、汉等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张三条琴弦而得名。蒙古语曾称胡兀不儿,今称修打拉古,意为弦子。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百科]
元朝是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初称为蒙古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称国号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