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外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还有成周铃,高10厘米、宽6.6厘米,是西周时代的。它们的形状都是平口,上有桥形纽。由其大小推测它的用途:小铃大约是旗子上的点缀品,大的是乐器。《周礼·春官》上说:“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古代除了用它作乐器外,车上、旗上、犬马上都系铃,不过已难于区别了...[百科]
宋、辽原先在边境地区设有互市市场即榷场,专设有官员监督贸易和征税,商人入场贸易,须缴纳商税,支付牙钱。除此之外,景德二年二月,宋还命开封府推官、太子中允、地集贤院孙仅担任辽国母生辰使,出使辽国,受到极好的礼遇。此后百余年间,宋、辽双方基本保持一种和平友好的...
隆兴和议既成,宋廷就开始裁定内外大军的兵额。到乾道末年,宋内外军总数为40余万,每年军费8000多万缗钱。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在语言方面,为历来所公认的是晓畅平易,精练自然。陆游的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其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鼓励着历代人民反抗外...
元稹一生诗作颇多,与白居易相唱和,世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广泛反映现实,指斥时弊,愤世嫉俗。其艳诗及悼亡诗独具特色。元稹又是小说家,所作《莺莺传》为《西厢记》故事所取材。另有《元氏长庆集》传世。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他与高适并称“高岑”,所著有《岑嘉州诗集》8卷流传后世。希暹劝说朝恩在北军设狱,诬告富室,收缴其家资入军,并分赏告捕者。朝恩养子令徽年尚幼,因与同属争执,朝恩便见代宗,乞赐其紫衣,代宗还未答应,有司已执紫衣于前,令徽服之,然后拜谢。代宗虽允,心尤不平。宴罢,朝恩将还营,代宗...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出自《管子·封禅篇》。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
咸平二年九月,宋真宗诏示在杭州、明州设置市舶司,让外来客商经营得到方便。后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北宋政府不断在沿海口岸设置新的市舶司,到北宋末年已经增至6个。茶成为生活必需品宋代,政府对茶树种植大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士大夫中间存在着斗茶的风气。茶不但产...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百科]
人的主体意识在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之后,获得了觉醒,整个文化领域,出现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面貌。玄学的“化”和“自性”与魏晋崇尚自然、个体的精神是一致的。他们将老、庄、易并列为三玄,并依傍儒学立宗。七子的文学创作虽因个性差异而各自有独特的风貌,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踢毽子是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以鸡毛毽为多,亦有以绒线、皮毛等插于圆形底座上制成者。唐初,“沙门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栏上,反踢蹀(毽子),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高僧传》)。至宋代,更为普及,技巧翻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百科]
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百科]
“除夕”中的“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百科]
历史久远,在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一书中,关于瑶族乐器的记载有:“笛,韵如常笛,……”此处之笛,概是今日之五月箫。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百科]